產後抑鬱症有什麼危害 有哪些表現症狀

2018-09-01 11:24    徐玲

生完孩子後,很多新媽媽們患上了抑鬱症,有的還走向了自殺。可見抑鬱症的危害有多大,所以家人們一定要關心產後新媽媽的健康心理,下麵跟著三八女性網的小編一起來看看產後抑鬱症有什麼危害?

1.產後抑鬱症會有什麼危害

一、孩子在出生後的2-3年裏,是心理行為及智能發育的關鍵時期。由於產婦受到抑鬱情緒的影響,泌乳功能下降,母乳喂養難以堅持,這就容易使寶寶的體重和身高受到影響。產後抑鬱症病情嚴重時,產婦會出現極度的悲觀厭世情緒,想要一死解脫,但又恐孩子將來無人照顧,便會出現殺嬰念頭和行為,這是最為常見的產後抑鬱症的危害。

二、由於缺乏語言交流,親情交融,導致寶寶的語言能力降低,活動水平降低、運動能力差、情緒反應強烈、心理消極、生活規律差、對外部的環境和人表現出退縮及不能適應,對母親說話的響應能力降低,獲取外部知識的能力缺乏,產後抑鬱症的危害主要表現在影響寶寶的情緒、智力發育和心理行為發展。

三、產後抑鬱症的危害還有自殺,有部分抑鬱產婦受病情影響脾氣暴躁易怒,嫌半夜哭鬧用枕頭捂孩子,產後抑鬱症常會產生自殺傾向,應及時疏導治療,據了解,產後抑鬱症的患者明顯增多,近年來有許多在產前就表現出抑鬱情緒,嚴重抑鬱發作的患者常會有消極自殺傾向,自殺死亡率可達15%到25%。

產後抑鬱症會有什麼危害

2.產後抑鬱症的表現症狀

1、抑鬱:患者會長時間感到情緒低落、愁苦及悲慘,早上或入夜時分情況會較為嚴重。有時白天情緒低落,夜晚情緒高漲,呈現晝夜顛倒的現象。

2、脾氣暴躁:患者可能會對別人的兒女或自己的嬰兒感到暴躁,而發泄對象通常是自己的伴侶。

3、疲憊:一般產後的女性亦會感到疲憊,但產後抑鬱的患者會疲憊至認為自己患病。

4、失眠:患者一般睡眠不佳或嚴重失眠,因此白天昏昏欲睡。

5、食欲不振:患者通常沒有心情進食,但有時會透過暴食來宣泄壓力,不過過後又會因肥胖而感到內疚和不安。

6、失去興趣:患者對以往的享受覺得不再吸引,以往的興趣亦變得無聊,對日常活動缺乏興趣。常感到腦子反應遲鈍,思考問題困難,主動性下降,流露出對生活的厭倦,對生活失去信心,特別是對性生活失去興趣,進一步影響雙方的關係。

7、不能應付生活:患者會覺得不夠時間用,事情亦做得不好,但失去動力改善有關情況。

8、內疚:患者會因為自己患病而增加家庭壓力感到內疚,亦會因用負麵角度觀看事物而自責。

9、焦慮:患者會經常因為害怕不懂照顧嬰兒而感到焦慮,同時又擔心嬰兒的健康。

10、出現思維障礙、迫害妄想、有自殺的意念或企圖,甚至出現傷嬰或自殺行為。

產後抑鬱症的表現症狀

3.產後抑鬱症的原因

生理變化

懷孕期間,女性荷爾蒙雌性激素和孕激素比平時增長了近10倍,產後3天內迅速降低到懷孕以前的水平。孕激素的大幅下降,可能與抑鬱症症狀出現有關。

心理壓力

很多新媽媽對即將承擔的母親角色不適應,寶寶哭泣、生病、喂養和教育問題等都容易讓新媽媽造成心理壓力而出現抑鬱焦慮情緒。

家庭環境

經濟條件,住房壞境,婆媳關係等都是導致抑鬱症的因素之一。突然遭受重大創傷,例如寶寶猝死、父母去世等是促發產後抑鬱症的重要誘因。

既往經曆

有過抑鬱症史,流產史、單親、低社會地位、多子女的母親、父母早年離異、低學曆、低收入、等因素均可增加產後抑鬱發生的可能性。

產後抑鬱症的原因

4.產後抑鬱症怎麼調理

運動

運動是可以幫助解壓的效果,產後的恢複身體的時間裏麵也是要注意運動,這樣對於身體的體質恢複會好的幫助,而且還可以給一些要減肥的女人提供幫助,但是要注意的是,產後運動是適當的低強度運動,不宜大動大作,不然身體會更加糟糕。

睡眠充足

在產後的時間裏麵,因為自己過度勞累,而又因為自己的注意都放在了寶寶的身上,難免會導致自己的睡眠不足,而睡眠不足,更會直接讓自己的心情更加煩躁,所以就容易易怒的脾氣,所以很多時候睡眠是導致心情的重要的因素,緩解抑鬱症也是要睡眠充足的情況。

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產後由於自己的重心都在孩子的身上,對於自己的關係越來越少,所以難免會有些心浮氣躁的情況,所以調理抑鬱症的時候,應該在空閑的時間裏麵,做一些自己喜歡的事情,這樣對於舒緩自己的壓力也是有一定的幫助,而且自己在做著自己有興趣的事情,不僅對自己的心情會帶來舒暢,而且還會給家人更好的精神影響。

懂得分享

在產後恢複時間裏麵,產婦背負的壓力是非常的大,很多時候自己的苦水都要自己去咽下去,這樣是非常不利於身心的發展,如果要調理好抑鬱症的情況,那麼就要及時把自己的心事分享出去,不管是家人還是朋友,都是可以訴說,這樣對於心裏也是一種釋放。

產後抑鬱症怎麼調理

推薦閱讀:

產後抑鬱症有什麼危害 是什麼原因引起的

抑鬱症會帶來哪些危害 產生抑鬱症的原因是什麼

產後抑鬱症的表現有哪些 導致產後抑鬱症的病因是什麼

想了解更多健康資訊,請訪問: 健康
本文來源://m.szbrtjy.com/2018/0901/1058252.html

相關文章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