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艾灸主要有什麼作用
1.治哮喘
伏天艾灸效果更好,每個伏天的第一天開始艾灸,直到三伏結束。穴位分別是夾脊穴(第1胸椎至第5腰椎之間)、大椎穴(第7頸椎下凹陷中)、陶道穴(第1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2.治失眠多夢
百會穴(兩耳之間頭頂正中線)、四神聰穴(百會前、後、左、右各開1寸處)、印堂穴(兩眉之間)、太陽穴(耳廓前外眼角延長線上方)。每天對這幾個穴位艾灸2次,每次10-20分鍾。
3.治腹瀉
夏季因為飲食不注意或腹部受涼,經常會出現腹瀉,對相應的穴位進行艾灸可健脾益胃、補中益氣、保暖治寒。這幾個穴位分別是:中脘穴(臍中上4寸)、建裏穴(臍中上3寸)、足三裏穴(外膝眼下3寸,脛骨邊緣)。
4.治胃痛
選準穴位後,點燃藥用艾條,在中脘穴(位於腹正中線臍上4寸處)、一側足三裏穴上各懸灸10分鍾,以穴位上皮膚潮紅色為度。胃痛可立即緩解。使用時要注意力集中。
5.治麵部皺紋多
臨睡前,將艾條一端點燃,對準麵部的穴位,約距穴2~3厘米左右選進行熏灸,每次選2~3個穴位,各灸5分鍾左右,至皮膚產生紅暈為度。魚尾紋多,選太陽、絲竹空;額紋選陽白、印堂;笑紋選地倉、下關、頰車。或將鹽末填平臍孔,切取0.3厘米的鮮薑1片,中心用針穿刺數孔後置於臍上,薑片上置中艾炷(如黃豆大)點燃施灸。至艾炷全部燒完再換一艾炷,每次3~5壯,至局部皮膚產生潮紅為度,每晚1次。
2.冬天艾灸有什麼好處
女性在冬季做艾灸,可以增強抗寒能力,改善膚色,預防感冒和各種婦科疾病。經常做艾灸的女性會發現體質明顯改善,皮膚紅潤細膩,同時艾灸的補益作用可以豐胸,排毒作用可以減肥。所以對於女性而言做艾灸可以起到全方位的保養作用。艾灸的適應症:女性手腳冰涼、麵色晦暗、月經不調、痛經、黃褐斑、痤瘡、子宮肌瘤、乳腺增生、乳房瘦小、浮腫肥胖、宮寒不孕等。
1.溫灸治療和保健在身體方麵有六大功效:
溫肌散寒、疏風解表;溫經通絡、活血散瘀;溫中活裏、強髒壯腑;溫陰補虛、回陽固脫;行氣活血、消火化淤;平衡陰陽、保健防病。
2.溫灸養生在美容方麵有兩大功效:
麵部皮膚方麵:可加速皮膚的血液循環,使老化細胞代謝,新細胞再生加強,淡化色斑,減少皺紋,使膚色紅潤白嫩,延緩衰老。
眼部方麵:可改善眼袋、黑眼圈、眼瞼下垂、皺紋、延緩眼部的鬆弛老化現象,使眼部恢複光彩。
3.冬天艾灸不出汗好不好
艾灸是否出汗並不代表效果的好壞。
艾灸出汗是體質原因,出汗現象本身並無好壞。艾灸隻是在局部進行刺激,艾灸出不出汗和氣溫、體質以及灸火的溫度有關,艾灸局部出汗或者不出汗都是很正常的情況,流汗不止才表明身體已經很虛了(多和陰虛有關)。如果有艾灸之後不流汗的情況也是很正常的。冬天溫度低,艾灸後不出汗是正常的。
4.冬天艾灸出汗代表什麼
1、灸後出汗部位不同,是因為每個人毒素排出的路徑都不同的原因,一般毒素會從最虛弱的地方排出來。艾灸後每個人的症狀不同,出汗的部位也不同,有的人是胸前出汗,有的人是全身出汗,而有的人是後背出汗。有的人則是灸的時間長了,艾灸的部位容易出汗。艾灸部位出汗,是病邪在找出路,患處出汗如果比別處多,是好事,說明寒濕在這裏找到了通路。
2、艾灸後出汗,是在排寒氣和體內濕氣。有些人灸後出的汗粘粘的,這時排出的多是濕氣;而有些人出的汗就像水,或者摸起來涼涼的感覺,這時排出的多半是寒氣。
3、陽虛比較嚴重的人,剛施灸的前些天很少出汗,之後才慢慢地出汗。這是因為灸了一段時間後,正氣足了,排汗功能恢複正常,外邪才慢慢通過汗液排出,這就是陽氣不斷提升的表現。
4、如果艾灸出汗,自我感覺很好,表示邪去症安,是好現象。艾灸的過程中適當飲用溫開水,及時補充體液即可。
5、如果灸後大汗淋漓後,感覺很累、虛弱乏力或口渴難忍,表示此時你的身體處於正不勝邪的狀態,不宜出汗太過。因為中醫講“汗血同源”,汗液是人體最寶貴的精華所轉化的。出汗過多,人體容易造成津液虧損。
6、有些人艾灸10~30天後才開始出汗,這說明這個人正氣不足,需要循序漸進,堅持艾灸,以提高脾胃的吸收功能,增強氣血轉化的能力,從而快速培補正氣,加快排出寒邪的速度。
相關閱讀:
艾灸的常用操作方式
艾灸讓你上火了嗎?
女性可以經常艾灸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