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伏天艾灸可以天天做嗎
每年的三伏天都是冬病夏治的日子,所謂的三伏天炙,就是此時的一種運用天炙治病的療法,此法結合了傳統中醫時間醫學和中藥外治等知識,是近年來頗流行的一種夏季理療方式,頗受人們的青睞。三伏天艾灸,一般情況下,每天可灸一次,每次灸30分鍾即可,大約一周左右為一個療程。需要注意的是,做艾灸的時候要注意避免燒燙傷,皮膚距離身體有保持一定的位置,不能太近,以免燙傷,一般以局部感覺微微灼熱為度。
2.三伏天艾灸做多久有效果
三三伏天艾灸作為慢性疾病的治療方法,一般需要堅持三個療程,也即連續三個夏天都要按時完成初伏、中伏和三伏的治療。有的醫院還推出加強灸以及冬天的三九灸,鞏固療效。成人一般貼2~4小時,兒童貼1~2小時,貼藥後皮膚有發熱感,灼痛感,各人皮膚耐受情況不一樣,但以能耐受為度。
3.三伏天艾灸有什麼副作用
三伏灸療法又稱“發泡灸”,貼藥後起水泡是正常現象。成人一般貼2-4小時,兒童貼1-2小時,貼藥後皮膚有發熱感,灼痛感,各人皮膚耐受情況不一樣,但以能耐受為度。敷貼之後,一般人的局部皮膚都會有灼熱和紅潤,如果穴位上的皮膚起泡,效果會更好,證明所貼藥物已由皮膚滲入穴位經絡,通過經絡氣血直達病處,但瘢痕體質的患者起泡後可能留下瘢痕。貼藥後如皮膚出現水皰,應注意保護好創麵,避免抓破引起感染。
4.三伏天艾灸的誤區有哪些
誤區一:能治百病
“三伏灸”對治療哮喘、過敏性鼻炎、慢性咳嗽、慢性支氣管炎等呼吸係統疾病有特別療效,並非能治百病。做“三伏灸”之前,一定要提前找醫生診斷,看是否適合做。孕婦、心髒病患者、陰虛火旺體質者、皮膚嚴重過敏的人都不適合“三伏灸”的治療。
誤區二:灸得越久越好
不少成年人要求醫生讓艾香在薑片上多燒上一陣子。這是不對的。燒得太久皮膚容易起泡、潰爛。一般艾香燒上5~10分鍾,讓皮膚微紅就可以了。真正發揮功效的是後頭敷的“膏藥”。
誤區三:趕早不趕晚
其實“三伏灸”要在陽氣最旺盛的時候,就是中午最熱的時候效果最好,但一般醫院中午需要休息,所以可以選擇上午10:30~11:30來做“三伏灸”,效果最佳,沒必要一股腦兒地都趕在一大早來做。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