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怎麼養生 有哪些秋季養生小知識

2018-07-04 17:04    周靜思

先過完馬上秋天就要到來了,每個季節的養生方法都不盡相同,秋季有不同的氣候。那麼秋季怎麼養生呢?有哪些秋季養生小常識呢?秋季養生有哪些誤區?跟著三八女性網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1.秋季怎麼養生

  1、秋季調理脾胃養生

  在秋季裏,調理脾胃是非常重要的,特別是在立秋之後,天氣開始轉涼,夏秋之交,也更應該少食寒性的食物,還有對於生食瓜果的習慣也要改正過來,因為天氣變冷了,那些食物對於脾胃會有一定的影響,特別是脾胃虛寒者更應謹慎。在秋季要調理脾胃的話,一定要注意少食多餐,食易消化的食物,少吃刺激辛辣類的食物,這也是清熱、健脾最要注意的飲食調理。

  2、秋季飲食養生

  秋季養生主要是以防燥滋陰潤肺為重中之重,所以在於飲食上一定要注意健康的飲食,合理的搭配,以清淡為主。特別是晨起,可多食粥,可以起到一個益胃生津,對於護肝益肺都是可以起到一定的益處,比如:黑芝麻粥、銀耳冰糖糯米粥、百合蓮子粥等。

  3、秋季進補養生

  在秋季也可以進補,但要注意進補要適量,一般提倡以食補為主,食補不僅可以起到強身健體的作用,還可以滋陰潤燥,非常之不錯的,秋季滋陰潤燥的食物有烏骨雞、燕窩、銀耳、藕、核桃等。

秋季養生

2.秋季養生小知識

  1、氣候幹燥,飲食宜滋陰潤肺

  立秋之後,秋燥也隨之而來,加上人體內水分不足,便會導致皮膚幹燥、口幹唇燥、咽喉腫痛等情況出現。但這也正是潤肺降燥的最佳時期,秋季飲食應以“滋陰潤肺”為基本準則,可以多食芝麻、核桃、糯米、胡蘿卜、薺菜等,可以起到滋陰潤肺養血的作用;應少食薑、蒜、蔥、辣椒等辛辣食品,防止耗傷陰血津液而加重口唇幹燥的感覺。

  2、肺氣旺,宜多酸飲食

  秋天是最適合吃酸的季節。酸屬木,秋天屬金,金克木,其實就是說秋天肺氣旺,可能克伐肝木,而酸味入肝,是肝的正味,這時候就應該用酸味來養肝。所以秋季是最缺木的季節,可以多吃些酸的東西。如蘋果、石榴、葡萄、芒果、櫻桃、柚子、檸檬、山楂、番茄等,可收斂肺氣。

  3、防秋燥,多補充水分

  秋季養生大家應注意及時補充水分,這樣可以預防由於秋季氣候幹燥所造成的皮膚粗糙、皮膚起皺、皮膚瘙癢的症狀。一般秋季要比其他時節每天多喝水500毫升以上,以堅持肺髒與呼吸道的正常濕潤度。還可間接將水“攝”入呼吸道,辦法是將暖水倒入杯中,用鼻子對準杯口吸入,每次10分鍾,每日2~3次即可。

  4、預防咽炎,溫度和濕度要適宜

  天氣幹燥是引發咽炎的一個重大原因,那麼保證室內空氣新鮮和濕潤度是非常重要的。居室空氣幹燥及過冷、過熱都可影響咽部粘膜的防禦機能,造成功能障礙,咽部感覺異常,日久而成慢性咽炎病變。在秋季,讓室溫保持在20℃左右人最舒服。我們常說“溫暖如春”,就是氣溫平均為20℃左右最適合人體。

  5、皮膚幹燥,沐浴少用去脂皂

  由於秋天氣候幹燥,皮膚容易缺水引起瘙癢症狀。尤其一些老年人因為自身皮脂腺分泌過低,皮膚幹燥,搔抓可見抓痕、血痂。普通人在秋季應該多喝水,皮膚幹燥的人在秋季洗澡時間不要太長,水溫不要過高,間隔時間不要太近,盡量避免搓澡,盡量不用去脂的香皂和藥皂。洗浴以後要使用滋潤皮膚的潤膚露,給皮膚做好保濕滋潤的護理。

  6、春困秋乏,睡眠要保障

  夏去秋來,氣候由炎熱變得涼爽宜人,而此時我們的身體卻有種說不出來的疲憊感,這就是人們常說的“秋乏”,而睡眠便是消除身體疲勞的重要方式。應盡量爭取每天多睡一個小時,晚上10時前入睡最好,早睡早起,以提前進入防秋乏的“備戰”狀態。此外,還要適當午睡,有利於化解困頓情緒,特別是老人,宜“遇有睡意則就枕”。

秋季養生

3.秋季養生誤區

  1.無病進補

  既增加開支,又害自身。如服用魚肝油過量可引起中毒,長期服用葡萄糖會引起發胖、血中膽固醇增多、易誘發心血管疾病。

  2.慕名進補

  認為價格越高的藥物越能補益身體,人參價格高,又是補藥中的聖藥,所以很多人服用,但要注意的是,濫服人參會導致過度興奮、煩躁激動、血壓升高及鼻孔流血等症狀。

  3.不分虛實

  中醫的治療原則是虛者補之,不是虛症病人不宜用補藥,虛症又有陰虛、陽虛、氣虛、血虛之分,對症服藥才能補益身體,否則會適得其反。

  4.多多益善

  任何補藥服用過量都會有害,因此,進補要適量。

  5.重藥輕食

  重藥物而輕食物是不科學的,藥補不如食補效果佳。

  6.凡補必肉

  動物性食物無疑是補品中的良劑,它不僅有較高的營養,而且味美可口。但肉類不易消化吸收,若久吃多吃,對胃腸功能已減退的老年人來說,常常不堪重負,而肉類消化過程中的某些“副產品”,如過多的脂類、糖類等物質,又往往是心腦血管病、癌症等老年常見病、多發病的病因。飲食清淡也不是不補,尤其是蔬菜類更不容忽視。現代營養學觀點認為,新鮮的水果和蔬菜含有多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是人體必不可少的營養物質。

  7.以藥代食

  藥補不如食補,重藥物輕食物是不科學的。殊不知許多食物也是有治療作用的藥物。如多吃薺菜可治療高血壓;多吃蘿卜可健胃消食,順氣寬胸,化痰止咳;多吃山藥能補脾胃。日常食用的胡桃、花生、紅棗、扁豆、藕等也都是進補的佳品。

  8.重進輕出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少家庭天天有葷腥,餐餐大油膩,這些食物代謝後產生的酸性有毒物質,需及時排出,而生活節奏的加快,又使不少人排便無規律甚至便秘。故養生專家近年來提出一種關注“負營養”的保健新觀念,即重視人體廢物的排出,減少“腸毒”的滯留與吸收,提倡在進補的同時,亦應重視排便的及時和通暢。

  9.恒補不變

  有些人喜歡按自己口味,專服某一種補品,繼而又從多年不變發展成“偏食”、“嗜食”,這對健康是不利的。因為藥物和食物既有保健治療作用,亦有一定的副作用,久服多服會影響體內的營養平衡。尤其是老年人,不但各髒器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減退,需要全麵地係統地加以調理,而且不同的季節,對保健藥物和食物也有不同的需求。因此,根據不同情況予以調整是十分必要的,不能恒補不變,一補到底。

  10.貴賤之分

  物以稀為貴,那些高貴的傳統食品如燕窩、魚翅之類,其實並無奇特的治療作用,而十分平常的紅薯和洋蔥之類的食品,卻有值得重視的食療價值。另外,凡食療均有一定的對象和適應症,故應根據需要來確定藥膳,缺什麼,補什麼,切勿以貴賤來分高低,尤其是老年群體,更應以實用和價格低廉為滋補原則。

秋季養生

推薦閱讀:

秋季養生湯譜有哪些?

秋季養生

秋季養生小常識有哪些 秋天養生吃什麼好

想了解更多生活資訊,請訪問: 生活
本文來源://m.szbrtjy.com/2018/0704/1052043.html

相關文章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