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腳有什麼好處嗎

2017-12-12 17:19    徐素琴

泡腳是一個有益身心健康的事情,睡前泡腳能驅寒還能讓你睡得更好,泡腳的好處很多,但是泡腳藥挑時間,時間也不宜過長,有的人群也不適合泡腳,不然會引起身體的不適,還有孕婦也不宜泡腳。

1.泡腳有什麼好處嗎

  1、促進血液循環

       腳自古就有人體的第二心髒之說。從養生理論看,腳離人體的心髒最遠,而負擔最重,因此,這個地方最容易導致血液循環不好,醫學典籍記載:“人之有腳,猶似樹之有根,樹枯根先竭,人老腳先衰。”尤其是對那些經常感覺手腳冰涼的人,熱水泡腳是一個極好的方法。

  2、刺激足部的穴位、反射區和經絡。

泡腳有什麼好處嗎1.jpg

      從醫學理論來講,腳上有人體各髒腑器官的反射區和穴位,以及經絡,很多人都做過足療,按摩師點壓我們的腳時,會感覺痛疼、酸脹,這種情況基本上可以說明我們相應的反 射區髒腑有問題。所以,當我們做完足底按摩後,會感覺渾身輕鬆。同時,人體腳上有6條主要的經絡,包括三條陽經(膀胱經、胃經、膽經)的終止點,和三條陰經(脾經、肝經、腎經)的起始點,都在腳上,因此,熱水泡腳也等於刺激了這六條最主要的經絡。

  3、對很多疾病的治療,有很好的輔助作用

      人們常說一句話說“富人吃補藥,窮人泡泡腳”,可見中藥泡腳的作用很大。尤其是現代社會,空調的大量使用,再加上人們普遍愛吃涼的食物,所以體內多寒濕,通過中藥泡腳,可以加速體內排寒。

2.泡腳需要注意什麼

     1、泡腳後不要馬上睡覺

  泡腳後不要馬上睡覺,要趁著腳部發熱,揉揉腳底,待全身熱量緩解之後再入睡。

  2、中藥泡腳最好用木盆

  銅盆等金屬盆中的化學成分不穩定,容易與中藥中的鞣酸發生反應,生成鞣酸鐵等有害物質,使藥物的療效大打折扣。

  3、泡桶注意衛生清潔

  如泡腳桶不清潔徹底或者桶壁內沒有進行抗菌處理,腳上細菌就容易殘留在桶壁內,造成對腳部的反複感染,因此選擇好的泡腳桶十分重要。

  4、兒童不宜用過熱的水長時間泡腳

  因為足弓是從兒童時期開始形成的,因此要從小注意保護。如果常用熱水給小兒洗腳,足底的韌帶就會變得鬆弛,不利於足弓的形成和維持,容易形成扁平足。

泡腳有什麼好處嗎3.png

  5、泡腳時間不宜過長,以15~30分鍾為宜

  泡腳時血液會流向下肢,腦部易供血不足。心腦血管疾病患者、老年人如果感到胸悶、頭暈,應暫時停止泡腳,休息一下。糖尿病患者末梢感覺能力差,應由家人先試水溫,防止發生燙傷。

  6、飯後1小時內不宜泡腳

  吃完飯後,體內大部分血液流向消化道,如果飯後立即用熱水泡腳,本該流向消化係統的血液轉而流向下肢,日久會影響消化吸收而導致營養缺乏。因此,最好飯後1小時再泡腳。

  7、女性經期別自己亂用中藥泡腳

  女性經期出現的問題比較複雜,如果不能辨清原因就用中藥泡腳,不但不會起到舒緩的作用,還可能會加重痛經等症狀。因此,如果女性希望用中藥泡腳的方法來達到治療痛經等經期健康問題的目的,最好能夠谘詢醫生,根據自身情況對症用藥。

3.泡腳的時間

  1、最佳時長:30分鍾左右

  很多人喜歡從水很燙泡到水全涼了,甚至有的不停添加熱水,持續泡一兩個小時,這是錯誤的做法。泡腳時間以30~45分鍾為宜,每天或隔一天泡一次即可。但是,特別提醒老年人,泡腳時間要再短一些,因為老人泡得太久,容易引發出汗、心慌等症狀。所以,老人每日臨睡前泡腳20分鍾為佳。

泡腳有什麼好處嗎2.jpg

  2、最佳泡腳時間段:晚上9時

  之所以選擇這個時間段,是因為此時是腎經氣血比較衰弱的時辰,在此時泡腳,身體熱量增加後,體內血管會擴張,有利於活血,從而促進體內血液循環。同時,白天緊張了一天的神經,以及勞累了一天的腎髒,都可以在這個時候得到徹底放鬆和充分的調節,達到最好的養腎效果,而且人也會因此感到舒適。泡腳要避免在過飽、過饑或進食狀態下進行,飯後半小時內也不宜泡腳,會影響胃部血液的供給。

4.不宜泡腳的人群

泡腳有什麼好處嗎4.jpg

  1、陰虛體質人群,部分體質比較敏感的陰虛體質人群,泡腳可能會引起流汗、頭暈。並且泡腳會促進陽氣,而陰虛體質人群身體本身比較熱,泡腳會使陰虛加重,虛火上升,建議最好不要泡腳。

  2、體質虛弱人群,身體虛弱的人,在泡腳或出汗的時候容易虛脫,泡腳時間過長可能會引起低血壓,嚴重時可能暈厥。

  3、低血壓人群,泡腳可以促進血液循環,使血管擴張,從而使血壓更低。

  4、急性疾病人群,有頭痛、頭暈、氣喘、咳嗽等症狀,冠心病頻發、血壓不穩定患者最好不要泡腳。

  5、孕婦,由於現在的孕婦不常走動,泡腳後可能出現的一些不確定因素可能會動胎氣,所以建議孕婦最好不要泡腳。

相關閱讀:

花椒水泡腳的功效

怎樣泡腳可以養生

每天泡腳好嗎? 泡腳也有壞處

想了解更多健康資訊,請訪問: 健康
本文來源://m.szbrtjy.com/2017/1212/953124.html

相關文章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