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是哪天 清明節上墳需要注意什麼

2018-03-13 14:24    趙泰格

清明節是我國的傳統文化節日,也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在這一天,人們最重要的是掃墓還有祭拜祖先。但是清明節的日子不是固定的,它是在每年的陽曆4月5日前後的樣子。那麼大家知道清明節是怎麼來的嗎?除了掃墓清明節又還有哪些習俗呢?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這是清明節最好的寫照。在清明節這天,人們大多都去墳山上掃墓然後祭拜祖先。其實清明節的習俗不止有掃墓,還有其它的習俗在清明節也是可以做的。想要了解清明節還有哪些習俗嗎,那就一起來看一看吧。

  清明節是哪天

  清明節古時也叫三月節,已有2000多年曆史。公曆四月五日前後為清明節,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在二十四個節氣中,既是節氣又是節日的隻有清明。是中國漢族的節日,為中國二十四節氣之一,時間約在每年的陽曆4月5日前後。清明節後雨水增多,大地呈現春和景明之象。這一時節萬物“吐故納新”,無論是大自然中的植被,還是與自然共處的人體,都在此時換去冬天的汙濁,迎來春天的氣息,實現由陰到陽的轉化。  清明節是在仲春與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後的106天。掃墓活動通常是在清明節的前10天或後10天。

清明節.jpg

1.清明節上墳需要注意什麼

  禁止拍攝照片

  新新人類最大的特征就是到哪裏都喜歡擺自拍。甚至到了公墓上墳的時候也會發個朋友圈、微博什麼的。其實這是一種非常不禮貌的行為,有輕視死者的意思。不僅如此,去寺廟燒香、去教堂做禮拜也是不能夠隨便拍照的。

  懷孕不能上墳

  在很多地區的傳統中懷孕女性不能上墳,雖然這隻是一種迷信:舊時認為女性肚子裏的胎兒會對死者造成衝撞。除此之外來月經的女性也是不能上墳的,月經血被認為是汙穢之物,對先祖有衝撞。處於這兩種階段的女性不能叩拜也不能上墳,應該回避。

  穿衣不能鮮豔

  在上墳時候穿衣服要保守,顏色也不能過分鮮豔。比較暴露的,特別性感的衣服都不能穿。畢竟公墓是默哀場所,去公墓上墳都應該懷著沉痛的心情。小編提醒最好穿黑色、白色等衣服。喜愛化妝的女性最多隻能化淡妝。

  注意上墳順序

  上墳時要注意祭拜順序。一般都是先上自己親戚的墳,然後再去母親娘家祭拜,然後是妻子娘家等等。中國人特別講究這點。同姓親戚上墳完畢後才能去上異姓親戚的。如果都是一個姓則按親疏遠近,如果親疏遠近都相同,那麼就按照他們在族中的排行進行祭拜。

  不能過分喧嘩

  上墳應該保持安靜,不要喧嘩。不能大聲接打電話,也不能對侮辱死者的話。雖說這是一個講究科學的年代,但你也想到地下的死者們是你的祖先,對祖先不孝敬是應該唾棄的。中國人每年定期上墳,為的是追思祖先,這已經成為中國人的一種信仰。

上墳.jpg


2.清明節還有哪些習俗

  踏青:清明之時,正是春回大地,人們乃因利乘便,掃墓之餘亦一家老少在山鄉野間遊樂一番,回家時順手折幾枝葉芽初綻的柳枝戴在頭上,其樂融融。也有的人特意於清明節期間到大自然去欣賞和領略生機勃勃的春日景象,郊外遠足,一抒在嚴冬以來的鬱結心胸,這種踏青也叫春遊,古代叫探春、尋春。其含義,就是腳踏青草,在郊野遊玩,觀賞春色。清明前後正是踏青的好時光,所以成為清明節俗的一項重要內容。古時婦女平日不能隨便出遊,清明掃墓是難得的踏青的機會,故婦女們在清明節比男人玩得更開心,民間有“女人的清明男人的年”之說。

  植樹:清明前後,春陽照臨,春雨飛灑,種植樹苗成活率高,成長快。因此,自古以來,中國就有清明植樹的習慣。有人還把清明節叫作“植樹節”。植樹風俗一直流傳至今。  清明節植樹的習俗,發端於清明戴柳插柳的風俗。關於清明戴柳插柳,有三種傳說。最古老的傳說,是說為了紀念教民稼穡耕作的祖師—神農氏,後來由此發展出祈求長壽的意蘊。再晚點的傳說與介子推有關。據說晉文公率眾臣登山祭奠介子推時,發現介子推死前曾經靠過的老柳樹死而複活,便賜老柳樹為“清明柳”。更晚點的傳說是唐太宗給大臣柳圈,以示賜福驅疫 。

  放風箏:放風箏也是清明時節人們所喜愛的活動。每逢清明時節,人們不僅白天放,夜間也放。夜裏在風箏下或風穩拉線上掛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燈籠,像閃爍的明星,被稱為“神燈”。過去,有的人把風箏放上藍天後,便剪斷牽線,任憑清風把它們送往天涯海角,據說這樣能除病消災,給自己帶來好運。

  掃墓:清明掃墓,謂之對祖先的“思時之敬”。其習俗由來已久。明《帝京景物略》載:“三月清明日,男女掃墓,擔提尊榼,轎馬後掛楮錠,粲粲然滿道也。拜者、酹者、哭者、為墓除草添土者,焚楮錠次,以紙錢置墳頭。望中無紙錢,則孤墳矣。哭罷,不歸也,趨芳樹,擇園圃,列坐盡醉。”其實,掃墓在秦以前就有了,但不一定是在清明之際,清明掃墓則是秦以後的事。到唐朝才開始盛行。並相傳至今。  清明祭掃儀式本應親自到塋地去舉行,但由於每家經濟條件和其它條件不一樣,所以祭掃的方式也就有所區別。“燒包袱”是祭奠祖先的主要形式。所謂“包袱”,亦作“包裹”是指孝屬從陽世寄往“陰間”的郵包。過去,南紙店有賣所謂“包袱皮”,即用白紙糊一大口袋。有兩種形式:一種是用木刻版,把周圍印上梵文音譯的《往生咒》,中間印一蓮座牌位,用來寫上區號亡人的名諱,如:“已故張府君諱雲山老大人”字樣,既是郵包又是牌位。另一種是素包袱皮,不印任何圖案,中間隻貼一藍簽,寫上亡人名諱即可。亦做主牌用。關於包袱裏的冥錢,種類很多。

踏青.jpg

3.清明節是怎麼來的

  清明節為每年公曆4月5日前後,節日的來曆和介子推有關。  相傳春秋時期,晉公子重耳為逃避迫害而流亡國外,流亡途中,在一處渺無人煙的地方,又累又餓,再也無力站起來。隨臣找了半天也找不到一點吃的,正在大家萬分焦急的時候,隨臣介子推走到僻靜處,從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了一塊肉,煮了一碗肉湯讓公子喝了,重耳漸漸恢複了精神,當重耳發現肉是介子推自己腿割下的時候,流下了眼淚。  十九年後,重耳作了國君,也就是曆史上的晉文公。即位後文公重重賞了當初伴隨他流亡的功臣,唯獨忘了介子推。很多人為介子推鳴不平,勸他麵君討賞,然而介子推最鄙視那些爭功討賞的人。他打好行裝,同悄悄的到綿山隱居去了。  晉文公聽說後,羞愧莫及,親自帶人去請介子推 ,然而介子推已離家去了綿山。綿山山高路險,樹木茂密,找尋兩個人談何容易,有人獻計,從三麵火燒綿山,逼出介子推。 大火燒遍綿山,卻沒見介子推的身影,火熄後,人們才發現背著老母親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樹下死了。晉文公見狀,慟哭。裝殮時,從樹洞裏發現一血書,上寫道:“割肉奉君盡丹心,但願主公常清明。”為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將這一天定為寒食節。  第二年晉文公率眾臣登山祭奠,發現老柳樹死而複活。便賜老柳樹為”清明柳“,並曉諭天下,把寒食節的後一天定為清明節。

來曆.jpg

4.清明節有什麼意義

  清明節有好幾重意義,當然最主要的是關於生命的意義。清明節是緬懷已逝生命,激發現有生命,紀念自己身邊的,自己親近的已逝的親人,感謝先人賜予我們生命的一個節日。如何通過我們現有的生命延續過去的生命,用過去的生命激發今天的生命?緬懷的意義不單純是對親人的思念,更該成為一種民族的風俗,成為一個種族的繁衍儀式。我們對自己親人每年一次的掃墓就是一個典禮,是敬祖報本觀念的延續。有專家曾提議,應該把這個典禮擴大開來,就是在每年的清明節對那些為國捐軀,為中華民族付出生命的人進行祭奠。其實這樣的活動我們小的時候是年年都搞的,現在這樣的活動在少年當中少多了。所以有專家建議我國應該有一個“國典”,每年的清明節在天安門廣場上的人民英雄紀念碑前舉行祭奠先烈的儀式。從先烈到先賢,先賢不僅是拋頭顱、灑熱血的人,我們曆史上有許許多多的傑出人物,都是值得我們紀念的。家鄉的賢人是家鄉曆史的靈魂,也是家鄉山川的靈魂,他們在家鄉都留下了足跡,大家可以到他們的故居、墓園、紀念碑去祭奠,這將是最貼近百姓的鄉土教育。

  其次,清明節還是“生機的節日”,迎接大自然的生機,擴大大自然的生機。大自然到了清明節的時候是生機勃發的。植樹就是古人擴大自然的生機,古代有“插柳留春”的習俗;踏青則是珍惜自然的生機,到自然中去,擁抱大自然、親近大自然,蹴鞠、蕩秋千、拔河等等,以此來迎接大自然生機的到來。

  再有,中國的傳統節日大多都是由大自然的節日轉化而來的,從自然到人文,“感自然節律而成,蘊人文精神而豐”。清明節就是融合了古代的寒食節而形成的。寒食本來就是一種大自然的節律,加上人文精神,所謂人文精神就是那許許多多的傳說和人物。

  可見,清明節不僅僅一個“燒”可以涵蓋,也不僅僅一個“燒”可以表達。一直以來,我們都在提倡以一種更文明的新方式來祭奠先人,比如鮮花祭掃,比如網上祭掃等。所以有專家說,我們無論何時也不能丟棄傳統文化,重要的是不能丟棄傳統文化的核心,按照生命科學的說法,就是“基因”不能變。祭奠的方式應該隨著時代的發展而不斷發展,這隻是外在的載體,這個載體是需要不斷更新和變化的,但是“基因”要保護和保存好,核心的價值觀要保護好。

意義.jpg

  總結:清明節前後,春暖花開,大地呈現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在清明節,人們不僅是掃墓祭拜祖先,還可以趁掃墓之餘全家老小一起出去踏青,好好的遊玩一番。以上就是三八女性網為大家介紹的清明節的一些其它習俗和清明節的來曆,這裏不僅有最全的百科知識,還有最新的新聞資訊,還在等什麼,趕緊關注我們吧。

推薦閱讀:

清明節吃什麼?清明節傳統食物有哪些

清明節如何養生 注意六要點遠離疾病

清明節該做的五件小事

想了解更多生活資訊,請訪問: 生活
本文來源://m.szbrtjy.com/2018/0313/1033109.html

相關文章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