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月裏都有哪些習俗 這些習俗都出自於哪裏

2018-01-17 14:10    崔恩銘

現在臘月裏的習俗除去拜年、壓歲錢、貼對聯之外,你還知道哪些有趣的習俗呢?其實全國各地過年的習俗都各有特點,又不拘於一類,今天就跟著小編一起去看看那些或生僻,或令人垂涎的臘月風俗人情吧。

    在新的一年裏,相信全國各地都有各種不同種的風俗習慣,過年時的年味便是因為風俗習慣而變得更加富有生趣。不同地區的習俗,有的廣為人知,有的生僻有趣,那麼今天就跟著小編來看看,現在全國各地分別都有哪些奇特而有有趣的風俗習慣吧?

1.咬災

  臘月初一有咬災的習俗,所以當天要吃爆米花、炒瓜子、花生、黃豆、大豆、雞蛋等食物。臘月初一也稱炒豆節,因為這一天習俗是炒豆子,炒豆的品種也多種多樣:有沙土炒玉茭花,有沙土炒黃豆,有用糖水炒凍豆,有用潑水炒酥豆。故而每逢此日,民間稱為炒豆節。民間百姓有一句俗語:“臘月初一不吃炒,這個起來那個倒”。

37211.jpg

  “咬災”寓意消災避難,關於咬災的民謠有:“臘月初一蹦一蹦,全家老小不得病。”這裏的蹦也就是崩的意思。在農村老家,每年的臘月初一,家家戶戶都要“炒棒花兒”。(有的地方把玉米都叫做棒子,棒子花就是玉米花)一是為了給孩子們打打牙祭,二是借著棒子花在鍋裏爆出“劈劈啪啪”的熱鬧聲,預示著年終歲末的來臨,辭舊迎新又開始了。

2.開門炮

  初一淩晨,家家戶戶第一件事是爭先恐後打“開門炮”,象征送舊迎新和接福,俗謂“接年”。爆竹聲後,碎紅滿地燦若雲錦,被稱為“滿堂紅”。民間認為,“開門炮仗”放得越早越好,象征新年萬事如意、五穀豐登。

67b06f47t9c88a347b6e5&690.jpg

  打“開門炮”也有慣例,一般是先放小鞭炮一串,稱“百子炮”;再放雙聲大爆竹,大爆竹隻放三發,意謂可解除一年的疫癘災晦,並表示接新年。要求三發都響,聲音宏亮清脆,最為吉祥。

  其實頭天的三十夜,吃完年夜飯(團圓飯),一家老小聊天守歲,到了迎新的鍾聲,還要放“關門炮”,這一習俗表示“關門最遲,留牢風水”。

3.餃餅筒

  餃餅筒是天台特有而最特色的食品,每年清明,七月半,冬至和過年時,家家戶戶都包餃餅筒,當作祭品和節日食品。尤其在清明節、七月半、大年夜的時候,更是不可缺少。近些年來,人們也在立夏,中秋時吃餃餅筒,招待親友的時候也有吃餃餅筒的風習。

15912326_530456.jpg

  餃餅筒吃起來又香又脆,既是充饑美味,又是下酒佳品,既可當點心,又能當正餐主食,其中最講究的稱“五虎擒羊”,堪稱宴客上品。

  餃餅筒皮一般是用麥粉做的,在皮子上麵放上肉片、豬肝、蛋皮、金針菇、粉絲、筍絲、芹菜等各種配料,包裹成長條形,再敷油在“鏊”上烤至兩麵黃,即可食。

4.送窮

  正月初五“送窮”,是我國古代民間一種很有特色的歲時風俗。這一天各家用紙造婦人,稱為“掃晴娘”,“五窮婦”,“五窮娘”,身背紙袋,將屋內穢土掃到袋內,送門外燃炮炸之。這一習俗又稱為“送窮土”,“送窮媳婦出門”。民間廣泛流行的送窮習俗,反映了我國人民普遍希望辭舊迎新,送走舊日貧窮困苦,迎接新一年的美好生活的傳統心理。

115992064.jpg

5.挹肥

  初六是馬日,古稱挹肥,人們在這一天才真正開始工作或做生意。而自進入正月以來,一直到初五皆不能打掃,廁所中的糞便累積,於是這一天做一大掃除,並祭拜廁所神明,將平日汙穢的廁所清掃幹淨。

7-1F1131RH4-50.jpg

    所以稱為“挹肥”(但現今之人家多使用新式的衛浴設備,故已無此俗)。這一天也表示舊時農民於此日開始下田,準備春耕。

6.穿新衫

  舊時,小孩平時禁忌穿鮮豔衣服,正月初一卻是例外,有的在紅衣外罩網衣,佩戴虎爪,有的人家還在小孩的腰帶上掛上小刀劍、貝殼、木刻或銅刻的八卦,是“抵禦邪惡”的意思。

79996cbd61664ce4a2c2443f644daf04_th.jpg

   

    現在給孩子買新衣服是稀鬆平常的事,但我們還是建議為孩子特地準備一套過年穿的新衣,讓孩子感受中國年的氣氛,了解古老的民俗,懂得以前人們生活的艱辛。也可以借此機會將過時的衣服捐出去做慈善,讓孩子學會幫助他人,培養愛心。

總結:當代生活中正是由於這些獨特而有趣的習俗保存下來了,才能讓我們的臘月過得更加富有年味,除此之外,全國也有非常多的民風習俗,不僅在過年,平常的節日中也非常有趣,今天小編就帶來這麼多習俗,你們都知道了嗎?

相關閱讀:

瀘沽湖畔的民族習俗

春節習俗完整版,終於找全了!

龍抬頭是哪天 龍抬頭的來曆及習俗


想了解更多生活資訊,請訪問: 生活
本文來源://m.szbrtjy.com/2018/0117/999352.html

相關文章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