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寶寶夜間哭鬧的十個原因
1、饑餓
母乳喂養是按需喂養,且母乳易消化,一般2-3小時需要哺乳一次,奶粉喂養則可3-4小時一次。如果寶寶夜間哭鬧,可以先看下時間,判斷下是不是到了喂奶時間了,也可以用手指輕觸寶寶兩側臉頰,如果寶寶表現出張嘴、迅速將頭偏轉至觸碰麵等尋找食物的動作,那很有可能就是寶寶餓了,需要喂奶了。
2、尿不濕引起的不適
寶寶的皮膚非常的嬌嫩、敏感,如果長時間穿著尿不濕,小屁股處在悶熱潮濕的環境中,再加上大小便等排泄物的刺激,也會引起寶寶的不適,因而哭鬧不止。家長要打開寶寶的尿不濕檢查一下是否有尿液或者大便,有的話要及時更換尿布。還要檢查下寶寶的皮膚紅不紅,如果寶寶屁股紅甚至皮膚潰爛,可以用溫水給寶寶洗洗屁股,必要時可以塗些鞣酸軟膏、氧化鋅軟膏之類治療尿布疹的藥物。如果皮膚潰爛比較嚴重,寶寶也會因為疼痛而哭鬧不止,就需要到醫院就診,有的醫院皮膚科可以提供紅外線燈照射治療。
3、太冷或太熱
嬰兒的體溫與成人是接近的,但體溫調節的能力則是沒有發育成熟的。室內溫度一般保持在25~26℃為宜。半夜寶寶哭鬧時,還要檢查下是否寶寶踢掉了被子或者被子蓋得太厚,還要參考當天的氣溫,適當地添加衣物,以免寶寶感覺太冷或者太熱。在高熱酷暑的夏季,寶寶還會因為口渴而煩躁不安,家長也要根據情況適量給寶寶補充一些水分,但要注意喂奶前不能喝太多水,因為寶寶的胃容量比較小。
4、長乳牙
一般嬰兒5-6個月就開始長乳牙了,部分嬰兒會有所謂的“出牙痛”。出牙期我們可以給寶寶吃一些磨牙棒,磨磨牙。也要注意清潔寶寶的口腔,以免出現牙齦炎等口腔炎症。平時家長需要注意寶寶臉頰、下巴是否有口水引起的紅疹,牙齦是否有腫大及觸痛,是否伴有發熱。必要時需要至口腔科就診,檢查一下寶寶的牙齒。
5、發熱
嬰兒正常的體溫在腋窩處為36~37.2℃之間。如果寶寶有發熱,但體溫沒有超過38.5℃,且精神好,無明顯不適,可以先采用多喝溫開水,然後密切觀察。如果寶寶體溫超過38.5℃,可以給予布洛芬等退熱藥物降溫,以免溫度過高引起高熱驚厥。如果寶寶反複發熱或者伴有其它症狀,需要及時就醫。讓醫生聽下心肺,檢查腹部等情況,判斷咽喉有無紅腫及皰疹,氣管是否有痰鳴音,腹部是否脹氣,從而給予相應的治療。臨床上我們經常會遇到一些愛哭鬧,拒食,口水多,但又沒有其它症狀的小寶寶,依我們的經驗來說,多半是寶寶喉嚨出了問題,檢查喉嚨果然發現寶寶的喉嚨紅腫明顯,甚至有的出了皰疹,寶寶當然會因為喉嚨痛而哭鬧不止。
6、呼吸不暢
感冒的寶寶一般會伴有鼻塞、流涕。如果有鼻涕、鼻痂,會堵塞寶寶的鼻腔,引起寶寶鼻塞、呼吸不暢從而引起哭鬧。可以給寶寶服用藥物減少鼻粘膜的分泌物(特別提醒:如果寶寶沒有發熱的話,盡量不要選擇一些含有退熱成分如布洛芬、對乙酰氨基酚的感冒藥),也可以用蘸了溫水的棉簽或者吸鼻器清理寶寶的鼻腔,軟化鼻痂,使寶寶呼吸通暢,改善睡眠。患有呼吸道感染疾病的寶寶如果出現咳嗽、喘息也會引起煩躁哭鬧,這些需要到醫院就診,必要時需要服用一些藥物。臨床上一些喘息明顯的小寶寶,如果煩躁哭鬧會加重喘息和呼吸困難,因此除了霧化吸入和藥物治療以外,我們會適當用一些水合氯醛之類的鎮靜劑。
7、胃腸道不適
嬰兒除了胃容量小之外,消化係統功能也沒有發育完善,容易出現腹瀉、便秘、脹氣等不適,平時應注意合理喂養,添加輔食的寶寶應注意盡量避免食用寒涼、熱氣以及不容易消化的食物。如果症狀明顯或持續時間久,需要到醫院就診。需要注意的是,寶寶哭鬧厲害時會吸進很多空氣,這時如果喂奶可能會引起寶寶脹氣從而導致嘔奶。筆者有聽過一個教授講課提到的一個病例就是,媽媽休產假期間寶寶吃奶情況都很好,上班以後保姆帶孩子,寶寶卻經常嘔奶,後來仔細問了喂奶的細節,才發現這個問題,改變了喂養方式以後寶寶嘔奶情況明顯緩解了。寶寶哭鬧厲害時,我們可以將寶寶放在肩上,將手掌拱起呈空心型,輕拍寶寶後背,可以起到安撫及拍嗝的作用。如果寶寶出現持續、難以安撫的哭鬧,小臉憋得通紅,四肢蜷曲於肚子上,有的伴有腹脹,那寶寶很有可能是出現了腸絞痛,家長可以以寶寶肚臍為中心,用手以順時針的方向給寶寶輕輕按摩肚子,如果有緩解可以繼續觀察。如果寶寶仍哭鬧厲害,需要抱至醫院就診,有的可以服用一些腸道益生菌調理腸胃,或者西甲矽油等緩解腹部脹氣,有的則需要做腹平片或腹部B超檢查排除腸梗阻或者腸套疊等疾病。
8、缺鈣
如果寶寶夜間經常哭鬧還要小心是否因為缺乏維生素D引起鈣磷代謝紊亂,從而導致了佝僂病。佝僂病的早期由於血鈣降低,非特異性神經興奮性增高,寶寶會表現為易激惹、煩躁,夜驚、夜哭,多汗。有的寶寶因為出汗多頭反複蹭枕頭容易出現枕禿。因此家長要給寶寶及時補充含鈣豐富的食物,還需添加魚肝油促進鈣吸收,白天要多曬太陽。但要注意嬰兒處在生長發育的快速階段,新陳代謝比較旺盛,加上寶寶皮膚中的水分含量多,微血管分布廣泛,且神經係統發育也沒有完善,對冷熱的調節能力比較差,所以溫度稍有變化就容易出汗,因此寶寶出汗多並不一定就是缺鈣的表現。高度懷疑佝僂病的需要到醫院進行抽血化驗以及骨骼X線檢查。
9、疝氣
是一種嬰兒常見的先天性疾病,主要包括腹股溝疝和臍疝兩種。腹股溝疝主要是由於鞘狀突未關閉所致,臍疝是由於臍環不能及時縮小閉合所致。簡單來說,就是患兒腹壁上存在缺損,小腸或網膜可以進入這個缺損中,這樣從外觀看,患兒大腿根部、陰囊處或臍部會出現時有時無或時大時小的包塊。在寶寶哭鬧、排便或是咳嗽等用力時,腹內壓增高,較容易出現這種包塊。1歲以內的小兒腹股溝疝和臍疝有自愈的可能,如果患兒平臥或哭鬧等停止後疝氣自行回縮或大人用手按壓後可消失,可以先觀察。但如果寶寶哭鬧不止,要注意是否疝入的腸管等被卡住了,不能還納,這種情況是需要立即至醫院的外科診治的,否則可能導致腸管嵌頓、絞窄、梗阻,如果嵌頓時間過長,容易造成腸壞死,危急生命。
10、情緒問題
嬰兒的神經係統是沒有發育完善的。倫敦大學有一項研究表明:初生嬰兒平均一天要哭2個小時;6周大的嬰兒最能哭,25%的孩子一天有4個鍾頭要哭哭啼啼,而且40%的啼哭發生在晚上6點~半夜之間。如果寶寶沒有任何不適,吃奶情況、大小便以及體重增長情況,檢查指標都正常,那寶寶哭鬧不止很有可能是情緒問題,他可能在通過哭聲提醒大人,他需要大人們的關注和安撫。家長可以學著給寶寶做撫觸,可以輕輕按摩他的臉蛋、肩膀、背部、手掌、腳底等其他部位,用充滿愛的撫摸讓寶寶安靜下來,幫助他舒緩緊張不安的情緒。
2.夜間喂寶寶需要注意
1、夜間給寶寶喂奶,很容易感冒,很多媽媽都擔心這個問題。在給寶寶喂奶前,記得把窗戶關好,並用條較厚的毛毯把寶寶裹好。喂奶時注意把寶寶四肢裹嚴。
2、為了培養孩子良好的吃奶習慣,避免發生意外,在夜間給孩子喂奶時,也應像白天那樣坐起來抱著孩子喂奶,保持坐姿喂奶。如果實在不願意起來,也要在清醒狀態下給寶寶喂奶。
3、寶寶半夜醒了,吵得家裏不得安寧,媽媽的第一個反應就是把奶頭送進寶寶嘴裏。或者為了一夜太平,媽媽幹脆讓寶寶整夜都含著奶頭,隻要餓了,自然會吸,養生之道網提醒,不要讓寶寶整夜含著奶頭。
因為含著奶頭睡覺,一方麵會養成寶寶不良的吃奶習慣,不僅不利於其對營養的消化吸收,還會影響睡眠。而且媽媽熟睡翻身的時候,乳房還會蓋住寶寶的鼻子,導致寶寶呼吸困難甚至窒息。寶寶整夜含著乳頭還容易使乳頭皸裂。
4、夜間起來喂寶寶,燈光要暗,同時將互動減到最低程度,盡量不要刺激寶寶,安靜地給他(她)換尿布,喂他(她),然後放他(她)上床睡覺。這樣既能保證母子充足的睡眠,也能逐漸改變寶寶夜間吃奶的習慣。
5、剛開始的8個星期,寶寶通常在清晨需要吃1瓶牛奶(從午夜到清晨6點或7點之間),晚上也需要1瓶(晚上10點或11點左右)。應該盡你所能地讓晚上那一餐變得乏味無趣。8個星期之後,寶寶可能就不需要清晨的那一餐了。
6、寶寶夜間會不會醒來吃奶,主要還是看白天吃得如何、睡得如何。如果寶寶總是醒,但每次隻吃30毫升,就應考慮一下他(她)可能不是餓了,而是需要得到你的安慰。試著延長每次喂奶的間隔,如果他(她)養成“放牧”式的進食方式,到晚上的時候也會這樣,而且這樣的壞習慣很難改掉。
7、如果孩子在夜間熟睡不醒,就要盡量少驚動他,把喂奶的間隔時間延長一下。一般說來,新生兒期的孩子,一夜喂兩次奶就可以了。稍大些的寶寶,可以喂一次,如果再大一些,要養成夜間不喂奶的習慣。
8、夜間按需喂養寶寶。很多媽媽有按時喂養寶寶的習慣,嚴格要求自己,實行軍事化管理。這樣大可不必,尤其是夜間。如果到了喂奶的時間,寶寶仍熟睡未醒,可以延長喂奶的時間間隔。待寶寶醒來時,判斷其確實餓了,再喂奶,這樣可以保證寶寶的睡眠。
9、為了讓寶寶在夜間睡得久一點,而把配方奶調配得很濃,或者在牛奶中加入嬰兒穀類食品都是不合適的。在寶寶4個月以前的飲食中添加固體食物,會影響其消化係統,並可能導致體重增加過快。
10、逐漸調整夜間授乳的次數,媽媽早期就要逐漸使寶寶適應夜間不吃奶的習慣。3個月大的寶寶,應該會睡一整夜了。不過,兒科醫生對“一整夜”的定義指的是半夜12點至清晨5點間。可在白天多喂寶寶幾餐來幫助建立此模式。假如寶寶白天小睡超過3小時,就喚醒他(她),建立起睡眠規律。
3.和寶寶同床睡,有哪些危險
1、寶寶被壓
剛生育完或者因照料寶寶而極度疲憊中熟睡的媽媽、工作回來同樣疲憊的爸爸,都非常容易誤將寶寶意外壓傷。寶寶太小沒有活動能力,一旦被大人壓到了也無法反抗,因此大人壓著寶寶都毫不知覺。被壓的寶寶,輕則可能身體淤青,重則可能窒息身亡。
尤其是3個月齡內的寶寶,身體發育不完善,更加脆弱,如果親子同床睡覺,將會大大增加發生意外的概率。
2、寶寶容易缺氧
因為大人呼出的氣體中二氧化碳含量較高,而寶寶的大腦發育正需要更多的氧氣。所以父母和寶寶同床睡眠,很容易造成寶寶大腦供氧不足,進而影響身體的正常發育。
3、寶寶容易被傳染疾病
日常生活中,大人接觸的事物環境較為複雜,即使注意清潔,身上也難免會攜帶很多細菌,寶寶的抵抗能力還很弱,很容易被細菌感染生病。
4、寶寶睡眠不良
兩人甚至三人同床,很容易互相影響,比如打鼾、睡覺“不老實”,特別是對神經係統尚在發育的寶寶來說,會導致睡眠不穩、半夜驚醒的狀況,如果寶寶睡著後來回翻騰或哭鬧,就會影響寶寶睡眠時間與質量,不利於身心的健康發育。
除了這些危險事,還有這些不利影響
1、不利於促進夫婦關係
家裏增添了寶寶,家庭生活的重心就都轉移到了寶寶身上。由此,夫妻之間溝通、交流及相互關心比起以前少了許多。媽媽一到晚上,就要哄寶寶入睡,遇到難纏的寶寶還要哄好長時間。待寶貝入睡後夫婦都已困倦不已,長期下去勢必會影響感情。
2、不利於從小培養內心獨立
內心能否獨立是嬰幼兒能否正確認識自我的一項重要指標。研究表明,孩子的獨立是從形式到內容的,所謂形式是看得見摸得著的孩子行為方式,而內容則是孩子的內心。
讓孩子適齡與父母分床,有助於獨立意識和自理能力的培養,並可促進心理成熟。寶貝在自己一個人待著或在沒有大人協助時能夠做很多事,如自己跟自己玩耍,和自己說話等等,可以防止長大後對父母過度依賴,並在日後感到孤獨寂寞時,兒時的獨處經曆會幫助他們很快適應周圍環境。
和寶寶同床,也有一定的好處
1、喂奶更方便
人奶比其它哺乳動物奶汁的脂肪和蛋白質要低。所以,給嬰兒的喂奶的次數需要頻繁一些,經常喂奶還能使媽媽的泌乳激素和其它有關的激素保持較高的水平。而親子同床比分開睡更方便於喂奶,所以會延長寶寶喝奶時間。
2、更好的生理作用
研究發現,當幼小的猴子和它的母親分離3小時後,便出現了體溫降低、心律失常、睡眠不好、細胞免疫降低和免疫球蛋白血清減少的現象。這些母子分離的副作用在人類嬰兒身上可能會表現得更強烈,因為人類嬰兒出生時的神經係統更加不完備。另一項研究表明,放在暖箱裏的新生兒的體溫比和媽媽貼膚而睡的新生兒的體溫低1.5度。
相關閱讀:
寶寶實用斷奶知識
如何給寶寶按摩
讀懂寶寶“哭”的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