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班浮腫怎麼辦 食療幫你輕鬆解決綜合症

2017-07-24 14:20    走在路上被大貓

加班,似乎成了上班族的家常便飯,不管有多累,還是得頂著一頭亂發、碩大的黑眼圈以及睡眼惺忪地乖乖幹活。但是難道我們真的要被加成亞健康or黃臉婆?還是跟著小編學學情緒食療4步法,針對性的解決“加班綜合症”,漂漂亮亮地打好年底加班這一仗吧!

CE00233066D70FE233932BAC8E80E89A.jpg

1.第一步:用好情緒迎接加班

別讓加班影響你的情緒。

    大多數人聽到“加班”兩個字時,就會立馬情緒受到影響,這儼然已經是人類的一種條件反射,哪怕有些人看似風平浪靜,實際他也隻是無奈的接受現實而已。想要平常人聽到“加班”就很開心是件很難的事,除非自己是老板又或者很現實的把利益擺在麵前或許還有點用,不妨試著用“五食法”的食作和食材來幫助舒緩這麵對加班時的煩躁情緒。

準備碳水化合物的麵包和顏色豔麗的水果。

    很多人認為工作本身就是無趣的,而加班就更是枯燥,無論是否提前預知需要加班,不妨在家為自己事先準備一份加餐,一點碳水化合物的麵包和顏色豔麗的水果即可。這樣為工作生活簡單加入的食作,可以讓你帶有一份好的情緒投入到工作和加班中去,不至於太過反感。

飲食上減少脂肪、糖和鹽的攝入。

    在加班季的這段時間,為了讓精氣狀態很飽滿同時情緒上不至於很焦慮,飲食上要格外減少脂肪、鹽和糖的攝入。這些物質會造成人的抗壓能力下降,並且容易讓大腦思維變緩,會讓加班的工作效率變低。

飲食食材的選擇上建議以綠色和紅黃色係食材為主。

    如西蘭花、橙子、番茄等,除了通過視覺讓人舒心之外,其中的維生素B群和維生素C以及礦物質中的鈣鎂都是抗壓必備營養素。

2.第二步:加班!打起精神來!

別長期依賴咖啡、可樂提神。

    加班之所以稱之為加班,就是占用了我們的休息時間來工作。大腦得不到好的休整,難免會造成整個人精神萎靡,神情恍惚,這樣的加班狀況很容易讓工作出錯,加班質量就無法保證。古有“頭懸梁、錐刺股”,現代人提神則就靠煙酒、可樂、咖啡,再者就是各種氨基酸提神飲料。相比於前麵一類特別不可取的方式,氨基酸飲料偶爾為之確能補充腦力工作者所需的肌體能量,但長此以往,會讓身體造成依賴性,正常情況下反而更容易疲勞。

奇苦和勁酸通過味覺和嗅覺其實都能起到振奮神經的作用。

    純天然的苦瓜汁和檸檬汁在加班疲勞時僅需喝上200ml就可瞬間緩解疲勞,並且可以抵抗加班上火以及身體毒素堆積的症狀。

添加有糖分的飲料和奶產品不建議飲用。

    當身體去分解這些糖分的時候,血糖升高,腦力運動自然會變緩,人也就容易犯困了。

可以選些小食在加班困倦時食用如“黑蒜”“餘甘果”等。

    首先它們是天然食材都具有保健作用,對提神也很有效,餘甘果VC含量是獼猴桃的四倍,先苦後甜的奇妙口感能讓你心情愉悅一些,自然也能讓加班更輕鬆。

be93ddb395fe513_size145_w598_h385.jpg

3.第三步:彌補晚睡的錯,不做黃臉婆

晚睡危害大。

    加班導致的另一個結果就是晚睡,晚睡對於身體和皮膚都是大忌,休息不好的人,“紅光滿麵”不可能和她有緣,陪伴她的是黑眼圈、眼袋、浮腫的肌膚狀況,排毒不暢讓痘痘和斑點也爬上了麵孔,毛孔也大了,水油也失衡了,肝腎受損連頭發也掉得比平時多了,這些困擾在不得不麵對的加班麵前該如何彌補呢?

或許“幹貨”們能緩解這些問題,幫助你維持好肌膚。

    幹貨有很多,在這裏我推薦的不是香菇、粉絲啊這些食材,而是魚膠、桃膠、銀耳、皂角米、海參這些含動植物活性成分的食材。它們的共同特點是富含膠質,而且在經過泡發後,自身細胞就會膨脹起來,往往體積是幹貨時的好幾倍。食用這類食材,需要長期一段時間至少1個月每天堅持,你能看到皮膚就算在加班熬夜的麵前,也能維持一個比較好的健康度,毛發也能更亮澤有彈性。

4.第四步:輕鬆做營養代餐

    注意飲食規律:加班吃飯不規律,饑一頓飽一頓容易造成腸胃疾病,盒飯和外出就餐容易攝入過多油脂造成越忙越胖的現象。僅靠代餐食品充饑又會影響到就餐的心情,不如巧用家裏的電鍋和辦公室的微波爐來製作五穀粥加澱粉類食材及水果的營養餐吧,關鍵是占用你的時間很少。

多食用五穀。

    用薏米、小米、黑米、燕麥、綠豆等頭天放入現代化的電飯煲,設置好預約功能,第二天一早就能享用燉好的五穀粥了,還可以用保鮮盒帶到辦公室。

適當食用一些如紫薯、紅薯或芋頭等澱粉食材。

    用沾濕透的廚房用紙充分包裹後放入微波爐,大火3分鍾再翻麵烤2分鍾就可以出爐。

    加上準備的水果,這樣的搭配完全可以提供足夠能量的同時,還能減少熱量的攝入,保證頭腦靈活,如此高效的營養餐,忙碌加班又擔心發胖的你不妨一試。


想了解更多生活資訊,請訪問: 生活
本文來源://m.szbrtjy.com/2017/0724/321406.html

相關文章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