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8年立秋是幾月幾日
2018年立秋是2018年8月7日21:30:34,農曆2018年六月(小)廿六,星期二。
“立秋之日涼風至”明確地把立秋與天涼聯係起來,但由於全國各地緯度、海拔高度等的不同,實際上是不可能都在立秋這一天同時進入秋季的。按照氣候學上以候(5天)平均氣溫在10攝氏度至22攝氏度之間為春、秋的標準,在我國除了那些緯度偏北和海拔較高的地方以外,立秋時多未入秋,仍然處於炎夏之中,即使在東北的大部分地區,這時也還看不到涼風陣陣、黃葉飄飄的秋天景色。
立秋時節,我國中部地區早稻收割,晚稻移栽,大秋作物進入重要生長發育時期;北方各地要適時中耕除草,合理施肥,促進作物提高結實率和增加粒重,棉花要及時整枝,減少營養消耗,結合灌溉進行施肥,力爭多坐秋桃,提高棉纖維品質。
江淮、江漢、江南、華南地區,則要加強晚稻和一季稻的田間管理,采取以水調溫、葉麵噴肥等措施防止高溫危害;加強玉米、棉花等旱地作物的田間水分管理,注意蓄水保墒。西南地區要及時收曬成熟作物和做好田間管理。
總體而言,立秋時節在降水偏多地區,人們要注意改善田間通透條件,促進一季稻等作物正常灌漿結實;沿海地區要注意防範熱帶氣旋對農業生產造成的不利影響。
2.立秋和秋分有什麼區別
太陽位置不同
立秋:立秋時,太陽位置在黃經135°。 每年公曆8月7日或者8月8日,太陽會公轉到黃經135°的位置,從這個節氣開始,我國就正式進入秋天了。
秋分:秋分時,太陽位置在黃經180°。 秋分在每年公曆的9月22-24日之間。秋分日和春分日遙遙相對,春分日是0°,秋分日是180°,這兩天太陽會直射赤道,全球大部分地區晝夜等長。
意思不同
立秋:秋天正式開始。 立秋是秋天的第一個節氣,到了立秋就標誌著初秋正式開始,立秋時氣溫和夏天差不多,然後溫度會慢慢下降,由熱轉涼、由涼轉寒,所以,立秋屬於一個過渡性季節。
秋分:進入深秋。 秋分是秋天的第四個節氣,到了秋分節氣後,我國大部分地區都已經進入深秋了,秋分時太陽公轉到黃經180°的位置,此時晝夜等長,再往後就是末秋,再幾個節氣就要立冬了。
氣候特點不同
立秋:酷熱難耐。 立秋的時候正是三伏天,此時溫度較高,酷暑難耐,溫度和夏天差不多,立秋之後還有一個秋老虎,遇上秋老虎,有些城市的溫度可以達到40°及以上,十分的炎熱。
秋分:秋風送爽。 秋分的時候已經是深秋了,此時正是秋高氣爽的好時候,金風送爽、丹桂飄香。有句俗語叫“一場秋雨一場寒”說的就是秋分節氣,秋分的時候氣溫適中,隻要下雨就會降低地表和體感溫度。
3.中國立秋習俗是什麼
貼秋膘
民間流行在立秋這天稱體重,將體重與立夏時對比。因為人到夏天,本就沒有什麼胃口,飯食清淡簡單,兩三個月下來,通常就會出現大麻煩:體重大都要減少一些。秋風一起,胃口大開,想吃點好的,增加一點營養,補償夏天的損失,補的辦法就是“貼秋膘”:在立秋這天各種各樣的肉,燉肉、烤肉、紅燒肉等等,“以肉貼膘”。
咬秋
“咬秋”在有些地方也稱為“啃秋”。天津講究在立秋這天吃西瓜或香瓜,稱“咬秋”,寓意炎炎夏日酷熱難熬,時逢立秋,將其咬住。江蘇等地也在立秋這天吃西瓜以“咬秋”,據說可以不生秋痱子。在浙江等地,立秋日取西瓜和燒酒同食的生活習慣,民間認為可以防瘧疾。在立秋當日買個西瓜回家,全家圍著啃,就是啃秋了。山東萊西地區流行立秋吃“渣”,就是一種用豆末和青菜做成的小豆腐,並有“吃了立秋的渣,大人孩子不嘔也不拉”的俗語。東北地區吃餃子,習慣叫“搶秋膘”。我搶你碗裏的一個餃子,秋天就能體格健壯,補上夏天流掉的油水。四川東、西部還流行喝“立秋水”,即在立秋正刻,全家老小各飲一杯,據說可消除積暑,秋來不鬧肚子。
秋社
秋社原是秋季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始於漢代,後世將秋社定在立秋後第五個戊日。此時收獲目標已完成,官府與民間皆於此日祭神答謝。宋時秋灶有食糕、飲酒、婦女歸寧之俗。唐韓偓《不見》詩:“此身願作君家燕,秋社歸時也不歸。”在一些地方,至今仍流傳有“做社”、“敬社神”、“煮社粥”的說法。
4.立秋養生的方法是什麼
按摩養生防秋疾
立秋後,晝夜溫差逐漸變大,稍不留意很容易感冒,且易迅速傳播。預防秋季感冒有兩個簡便易行的按摩方法:擦迎香和晨起浴麵。用雙手大魚際(拇指掌側肌肉豐厚處)在鼻翼兩旁的迎香穴處反複擦動200次,再用掌根在麵部上下擦動100次。
增酸少辛斂肺氣
立秋後盡量少吃蔥、薑、蒜、韭等辛味之品。辛味通肺,可以助長肺氣,如果攝入過多辛味的食物,容易造成肺氣太盛,導致上火等秋燥症狀。《素問·髒氣法時論》中指出:“肺主秋”、“肺收斂,急食酸以收之”,適當多食酸味果蔬,如蘋果、石榴、葡萄、柚子、山楂、檸檬等,可以收斂肺氣防秋燥。
情緒養生防悲緒
夏秋之交,隨著氣溫下降,人體新陳代謝和生理機能也開始減緩,一時的內分泌紊亂很容易造成情緒低落。此時做好細膩調節,莫讓自己陷入到悲秋的情緒當中。
有效應對“秋老虎”
雖說立秋後天氣逐漸轉涼,但由於盛夏餘熱未消,秋陽肆虐,特別是在立秋前後,很多地區仍處於炎熱之中,故素有“秋老虎”之稱。
應對“秋老虎”也是立秋後養生的重要一麵,在飲食上要注意增加蛋白質的攝入,多吃一些豆製品、蛋類等清淡且蛋白質含量高的食物,要注意適當補充水分,另外多吃苦味蔬菜也大有裨益,苦味蔬菜中富含生物堿、維生素等,具有清熱解暑、除煩提神和健胃功能。在起居上,秋季陽氣漸收,應該早睡早起,保證充足的休息,提高機體對“秋老虎”的抵禦能力。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