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些人總是覺得自己突然一下心情就不好了,感到非常失落,甚至有些人想到自取滅亡的想法,對於這樣的想法是非常嚇人的,也很危險的,這就時心理疾病,哪有人會說,過了這段時間就好了,這不能說自己有心理疾病阿爸,其實這隻是心理疾病的減緩了,但是隻要遇到某個時機就會爆發出來,所以心理疾病並不是你覺得沒有就是沒有,那我們就正確的認識一下什麼是心理疾病吧。
1.什麼是心理疾病
凡是由心理社會因素引發,如:內心自卑;不合理認知;挫折性事件;心理創傷;膽小怯懦;不良思維行為反應模式等因素,導致個人情緒不良,人際交往障礙,社會功能受損,而不能自我調整,最終阻礙個人社會發展,都屬於心理障礙。
無論有什麼樣的外在症狀表現,強迫、抑鬱、焦慮、躁狂、幻覺、妄想等,隻要確定是心理社會因素導致,從本質上講都是心理障礙,不是精神障礙,都可以通過心理谘詢調整化解。效果關鍵在於心理谘詢師的心理谘詢技術水平和經驗。莫要因為有什麼樣的症狀就給自己貼上什麼樣的精神障礙標簽。
2.心理疾病對自身有什麼影響
生理方麵:壓力可引起各種疼症,如頭疼、頸疼、胃疼及腰疼等,或各種不舒適症狀,如頭暈、心跳加速、呼吸不順、肌肉緊張等、嚴重的更會出現作嘔作悶、發冷發熱或麻痹、針刺的感覺。
認知方麵:壓力使人難以專心,錯誤百出,記憶力衰退,判斷力下降,出現幻覺、思維混亂、反應速度減慢及組織能力退化等。
情緒方麵:在壓力影響下,人會變得抑鬱、激動、無助、絕望、情緒低落、坐立不安、焦慮、驚惶、困擾、煩躁、心神恍惚等。
行為方麵:非常多反常的行為,均壓力帶來的,如精神萎靡,舉止古怪,無故曠工,敷衍問題,推卸責任,人際關係惡劣,語言問題增加,失眠或睡眠過多,食欲不振或過強及興趣和情欲減弱等。
3.怎麼應對心理疾病
第一招 治療心理疾病傾訴是關鍵
“有時候,看心理疾病並不難,就兩字——聽著。”專家介紹說,“對於有心理問題的人來說,不能將自己內心的東西表現出來,那麼這些不被表現出來的東西將摧毀患者;如果能將自身內心的東西表現出來,那麼這些被表現出來的東西將拯救患者。”所以,他建議,麵對有著鬱抑、等心理問題的人,家人朋友應多聽聽他們的傾訴。
第二招 改善心境從改變生活環境入手
我們知道,心境是和環境緊密相關的,人清潔了環境,也就美化了心境。平時把房子打掃幹淨,買一些溫馨的小飾品帶回家,讓房子變成“美麗的家”。還可把窗簾、床單、桌布都換成新的。因為一成不變的氣氛很容易讓人心灰意冷,改變居家的麵貌可使人的精神煥然一新。再買幾盆花,因為植物的生長總是給人帶來希望和活力。
第三招 “靜心修煉” 放鬆身心
現代人的情緒困擾常常來自於刺激過多,誘惑過多,欲望過多,以至內心無法寧靜。而老子雲:萬物芸芸,各歸其根。歸根曰靜,靜曰複命。大致之意就是讓人安靜,能靜才能回歸生命。專家建議,回到家可先洗個熱水澡,讓自己的身心徹底地放鬆平靜下來,再聽一些舒緩優美的音樂,讓自己漸漸進入沉靜的狀態裏,心胸自然會開闊起來。
第四招 芳香療法
日常生活中,香味能對人的情緒能起到很大的影響。氣味學家的研究表明,香味對於調節人的情緒、治療疾病、保護人體身心健康,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第五招 旅遊療法
憂鬱是一種愁悶的心境,是因精神受壓抑而產生的消極的情緒狀態。突出特點是看任何問題都從消極、悲觀的角度出發,遇事愛往壞處想,容易喪失信心;不願與他人交往,離群索居,少言寡語;一些細微小事就引起憂愁與苦悶,容易自尋煩惱,常愁眉不展,長籲短歎,情緒低落。外出旅遊有較好地消除憂鬱的效應,比如旅遊能提高人的身心興奮程度,激發樂趣,調節精神,具有愉悅效應。旅遊能促使人體內釋放一種多肽物質———內啡肽,它使人產生欣喜和鎮靜。
4.心理疾病有哪些前兆
1、幻覺
正常人在緊張時可聽到叩門聲、呼喚聲,經確認後能意識到是幻覺現象,醫學上稱之為心因性幻覺、正常人在睡前和醒前偶有幻覺,不能視為病態。但是如果這種幻覺經常的出現,比如說看到了一些非正常的現象,那麼就需要注意了,因為幻覺是精神分裂症的症狀。
2、自言自語
我們在心理壓力過大時,會出現自言自語的現象,但是如果經常出現自言自語或者自笑時,那麼請注意了,這也是精神分裂症的症狀。
3、妄想
妄想並不是白日夢,妄想是一種精神疾病的症狀,比如說當我們走進辦公室時,人們停止談話,就會懷疑人們在議論自己,那麼,你就要注意了。
4、疲勞感
當我們工作、學習太久時,就會有疲勞感。一般來說因為學習工作所產生的疲勞感持續時間較短,不伴有明顯的睡眠和情緒改變,經過休息和娛樂即可消除。但是如果長期的疲勞感無法恢複,那就需要注意了。
5、歇斯底裏
當我們受到巨大的刺激時,我們會出現歇斯底裏的情緒反應,這種情緒反應多見於婦女兒童。但如果經常的出現歇斯底裏的情緒,那麼就不太正常了。
6、焦慮情緒
正常的焦慮反應常有其現實原因,如麵臨高考,但可隨著事過境遷而很快緩解。但是非刺激性的焦慮就需要注意。
7、恐懼情緒
恐懼情緒是人的一種本能情緒,我們對一些事情都會有恐懼情緒,但是如果我們對一些本來不會讓我們產生情緒的對象出現恐懼,那就有恐懼症的傾向了。
8、疑病現象
很多人都將輕微的不適現象看成嚴重疾病,反複多次檢查,但檢查如排除相關疾病後能按醫生的勸告,屬正常現象。如果對醫生的話表示懷疑,無法消除懷疑,那不排隊有疑病症。
9、強迫心理
強迫心理一般來說是安全感不夠的一種表現,有強迫心理的人都有完美主義。偶爾的強迫行為與心理是正常的,但是頻繁的強迫行為與心理,如反複思考一些是不是得罪某個人、反複檢查門是否鎖好等情況,那麼要小心自己是否患上了強迫症。
5.什麼人容易得心理疾病
愛擔憂
我們從小到大就被教育:看待事情要積極樂觀。我們的認知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會影響到我們的心理健康。如果我們總是在關注事情中負性的一麵,那麼自然,我們常常都是悲傷的,憂鬱的,不快樂的。處在一種焦慮狀態。女性更容易受到焦慮症的困擾,就是因為有的時候過於操心了。
工作壓力大
當人長期處於高強度的工作壓力下,也容易出現心理問題。比如說,現代社會的都市白領,企業老板,以及麵臨巨大考試升學壓力的學生,都是常見的心理問題易感人群。這些群體的精神長期都處於緊繃狀態,身心俱疲,一旦遭遇到一些負麵事件,比如說工作不順利,考試成績差等,心理容易失調。
醫生
醫生特別是心理醫生特別容易出現心理問題。因為這個人群拋開巨大的工作壓力不說,他們每天都要接受大量的負麵信息,受到病人的幹擾很大,在麵對病人的時候又是處於高度緊張的狀態。所以基本上每一個心理醫生又有自己的心理醫生。
有家族遺傳史
心理疾病以及精神疾病大多具有一定的家族遺傳性。如果在家族的兩三代中出現過患有心理疾病或者是精神疾病的患者,那麼家族內與該患者的血緣越近的人,患上心理疾病的易感性就越高。
弱勢群體
因為環境對於人的心理具有很大的影響,而弱勢群體長期都處在不良的社會環境中,很容易造成極端的自卑。難以適應社會,進而產生各種心理問題,甚至會自暴自棄,還會產生報複社會的想法。
脫離社會
長期脫離社會,缺乏正常的社交,人的社交需求得不到滿足的人群也容易患上心理疾病。比如說空巢老人,特別是在農村中的空巢老人,子女常年在外麵打工,缺乏應有的精神關懷,很容易出現心理問題。中國大多數自殺的案例都發生在農村。
總結:相信大家通過以上文章可以知道心理疾病到底是什麼吧,對於心理疾病我們又要怎麼處理呢,其實這些處理起來還是非常簡單的,隻要自己能夠接受自己有心理疾病的事實,然後正確的調整自己的心情,不讓自己處於負麵情緒的影響之中,這既是最好的做法了。記住每當自己被負麵情緒影響就想想自己好的事情,或者找偶遇聊聊天。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