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鼻竇炎的原因有哪些 怎樣預防鼻竇炎

2018-03-22 16:40    劉鈺

作為重要的呼吸的器官,在生活中關注它的健康也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今天就為大家介紹關於鼻子所帶來的疾病——鼻息肉。很多人都知道這種疾病的存在,但還不是特別的熟悉,接下來就來一一的介紹相關的知識,一起來看看吧,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很多人對它不是很了解,其實這就是在鼻子當中發生炎症之後出現的症狀了。不想要這種情況出現就要了解它所引起的原因,通過原因來預防這種情況。接下來三八女性網就為大家介紹鼻竇炎引起的原因以及預防方法。

1.引起鼻竇炎的原因有哪些

  一、其他鼻病引起

  如果有了在鼻子的部位有了其他的症狀沒有得到很好的痊愈,在這之後就很有可能會導致鼻竇炎等疾病。比如有時候會同時伴隨一些鼻息肉等鼻病,這樣很容易導致慢性鼻炎的誘發,給患者帶來更大的痛苦。

  二、空氣汙染

  我們會發現不少都市的空氣質量越來越不好了,由於一些化學類的汙染源增多,使一些細菌病毒也出現了一些變異,從而使鼻炎的發病率逐年上升,越發難治。

  三、炎症治愈困難

  當體質比較差的時候很容易增加病菌侵入人體的幾率,而鼻竇部位是比較容易繁殖細菌的。加上鼻竇口小,鼻腔黏膜與鼻竇黏膜口處黏膜腫脹,使鼻竇口阻塞,出於鼻竇的生理特點,致使藥物難進入其中。

 引起鼻竇炎的原因有哪些

2.怎樣預防鼻竇炎

  1、平時可常做鼻部按摩。

  2、注意擤涕方法。鼻塞多涕者,宜按塞一側鼻孔,稍稍用力外擤。之後交替而擤。

  3、遊泳時姿勢要正確,盡量做到頭部露出水麵。

  4、有牙病者,要徹底治療。

  5、急性發作時,多加休息。臥室應明亮,保持室內空氣流通。但要避免直接吹風及陽光直射。

  6、嚴禁煙、酒、辛辣食品。

  7、保持性情開朗,精神上避免刺激,同時注意不要過勞。

  8、慢性鼻竇炎者,治療要有信心與恒心,注意加強鍛煉以增強體質。

  9、遵醫囑及時用藥。

 怎樣預防鼻竇炎

3.鼻竇炎有什麼並發症

  1、急性鼻竇炎

  該病影響病患的生活質量,可能會導致下呼吸道感染,嚴重者有可能引起眼眶、顱內並發症。

  眼部並發症:眶骨壁骨炎、骨膜炎,眶壁骨膜下膿腫,眶內蜂窩織炎,眶內膿腫,球後視神經炎。顱內並發症:硬腦膜外膿腫,硬腦膜下膿腫,化膿性腦膜炎,腦膿腫,海綿竇血栓性靜脈炎。

  2、慢性鼻竇炎

  影響病患的生活質量,加重患者的呼吸道感染症狀,嚴重者有引起顱眼肺並發症的可能,導致視力改變,甚至感染加重而死亡。

  眼部並發症:眶骨壁骨炎、骨膜炎,眶壁骨膜下膿腫,眶內蜂窩織炎,眶內膿腫,球後視神經炎。顱內並發症:硬腦膜外膿腫,硬腦膜下膿腫,化膿性腦膜炎,腦膿腫,海綿竇血栓性靜脈炎。

 鼻竇炎有什麼並發症

4.鼻竇炎患者要注意什麼

  避免感冒:得了鼻炎之後,本身就容易感冒,因為自己的身體免疫力較一般人低,很容易受到感冒病毒的侵襲,而且一旦自己感冒以後,鼻炎的症狀就會加重,反而更加難受。

  環境質量:保證所在環境空氣質量,環境的衛生,因為自己的免疫力不強,抵抗外來細菌的入侵能力自然較弱,所以要保證工作、生活的環境空氣清潔,有良好的通風,避免滋生有害細菌,積累灰塵等等。

  少吃辛辣、生冷食物:得了鼻炎,要注意少吃辛辣的食物,生冷的食物也要少吃,因為它們會刺激鼻炎的加劇。

  忌煙忌酒:得了鼻炎,要戒煙戒酒,因為吸煙會使鼻腔受到汙染,刺激鼻腔的黏膜,加劇鼻炎的症狀,同時還會傷害肺部,呼吸道,是自己抵抗力下降,更不利於鼻炎的緩和。戒酒也是必要的,因為酒精含有大量的刺激物。

 鼻竇炎患者要注意什麼

5.鼻竇炎吃什麼好

  首先含鋅豐富的食物如肉類中的豬肝、豬腎、瘦肉等;海產品中的魚、紫菜、牡蠣、蛤蜊等;豆類食品中的黃豆、綠豆、蠶豆等;硬殼果類的是花生、核桃、栗子等,均可選擇入食。特別是牡蠣,含鋅最高,每百克含鋅為100毫克,居諸品之冠,堪稱鋅元素寶庫。

  其次含鐵多的食物包括動物中的肝、瘦肉、魚、血、蛋黃;植物中的黑木耳、大豆、小米、綠葉菜及海產中的海帶、紫菜等。

  最後紫菜含鎂量最高,每100克紫菜中含鎂460毫克,居各種食物之冠,被喻為“鎂元素的寶庫”。其餘含鎂食物有:穀類如小米、玉米、蕎麥麵、高粱麵,燕麥,通心粉,烤馬鈴薯;豆類如黃豆、黑豆、蠶豆、豌豆、豇豆、豆腐;蔬菜如冬菜、莧菜、蘑菇;水果如楊桃、桂圓、核桃仁;其他如蝦米、花生、芝麻,海產品等。

 鼻竇炎吃什麼好

  通過以上的介紹,大家有沒有對鼻竇炎有一個更加深入的了解了呢?在生活中很多人都會為這個症狀所困擾,遇到了這種症狀就需要及時的治療,當然預防也是必不可少的,這樣才會更加的健康。想要了解更多相關的知識就來三八女性網來閱讀吧。

推薦閱讀:

鼻炎鼻竇炎的治療方法有哪些呢

鼻竇炎是什麼原因引起的

鼻竇炎內窺鏡是什麼?

想了解更多健康資訊,請訪問: 健康
本文來源://m.szbrtjy.com/2018/0322/1034712.html

相關文章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