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知道孩子有沒有心理問題呢

2017-12-11 14:05    李盛

關愛孩子的心理健康,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很多的家長因為工作或者其他原因忽略了自己的孩子,或者孩子缺少關愛性格孤僻沒有朋友和夥伴,會導致孩子出現心理健康問題。

1.孩子有心理問題的一些主要症狀

  1.攻擊

  這類孩子整日東奔西跑,經常搞惡作劇,喜歡諷刺挖苦別人。對美好的物品毫不愛惜,摔打成為癖好,表現出攻擊性。

  2.焦慮

  指突如其來的沒有明顯身體原因的恐懼狀態。具體表現為缺乏自信、過於敏感、食欲低落、無端哭鬧。這類兒童陌生環境反應敏感,而擔心害怕,甚至恐惶不安,哭鬧不停,常常擔心被別人嘲笑,對尚未發生的情況,產生過分的關注,並伴有無根據的煩惱。對日常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也顯得過分焦慮。

焦慮.png

  3.多動

  兒童的心理行為可以表現在兒童的行為上,有些兒童出現“多動症”。主要表現為好動;注意力不集中;情緒波動大、自我控製能力差;學習受到嚴重影響等幾個方麵。好動具體來說是喜歡跑動,或爬上爬下,搖椅子轉身,離位走動,叫喊或講話,引逗旁人,小動作不停,如咬鉛筆、咬指甲、咬衣角等。注意力不集中方麵具體來說,上課時不能專心聽講,注意力渙散,易受環境幹擾而分心,在課堂東張西望,心不在焉或凝神發呆。自控情緒的能力差方麵具體來說,表現為幼稚任性,克製力差,易激怒或衝動。情緒不穩,為了一些小事就喊叫或哭鬧,脾氣暴躁,常根據瞬間衝動行事,不考慮後果,可能突然做出一些危險舉動及破壞行為。


  4.恐怖和失眠

  恐怖表現在對某些事物或情景產生懼怕和逃離的心情,如怕打雷閃電,極度緊張,抱頭亂竄。兒童對於一些沒有危險或基本沒有危險的東西也感到害怕,而且這種害怕十分突出,兒童由於恐怖而出現回避、退縮行為。失眠的孩子入睡困難,睡中不時驚醒、大聲哭鬧,甚至夢遊四方,但白天回憶不起來,隻覺得精力不足,情緒不穩。

恐懼和失眠.jpg

  5.惡劣的人際關係

  兒童的人際關係主要是指他們與父母、教師以及同伴之間的關係,從這些人際交往中可以反映出兒童的心理健康狀態。心理健康的孩子樂於與人交往,善於和同伴合作與共享,理解與尊敬他人,待人慷慨友善,也容易被別人理解和接受。心理不健康的兒童一般沒有融洽的人際關係,往往由於個人心理不健康等原因,與人產生交流障礙。不能與人合作,對人漠不關心,缺乏同情心,有猜疑、嫉妒、退縮現象,不能置身於集體,與人格格不入。

  

2.孩子產生心理問題的一些主要原因

  1.社會環境因素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不良的社會環境往往對心理發展產生消極影響。在我國,隨著改革開放和經濟體製的轉軌時期,社會結構、生活方式、道德觀念、價值評價和行為方式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社會上的經濟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衝擊著大學生的思想;重智輕德、分數至上的誤區和“精英主義”情結壓迫著學生的心靈;泥沙俱下的大眾傳媒內容,魚龍混雜的網絡信息,都給大學生的心靈帶來強烈衝擊,暗中潛滋學生不健康的心靈;各種觀念的碰撞、各種文化的差異、理想與現實的矛盾等等,都使他們感到困惑、混亂、矛盾、茫然、緊張、不知所措;觀念動蕩的壓力、經濟危機的壓力、擇業就業的壓力、人際關係的壓力、貧困學生的生存壓力、學業壓力——各種各樣的社會壓力從不同方麵向學生壓過來,特別是就業問題,大多數學生都意識到,畢業就意味著失業。恐慌、焦慮、煩躁打破了他們的心理平衡,使他們對生活缺乏信心,對前途失去希望,對處境無能為力,更有甚者覺得生活沒有意義。上述原因如塊塊巨石壓在他們的心頭,又如一張無形的網將他們死死纏住,在這種負擔下,他們的心理很難承受。當心靈被壓得扭曲變形時,他們也就走上了偏邪的心理曆程。

  

  2.家庭環境的因素

  心理學研究表明,家庭環境對人的個性會產生很大影響。人的先天素質隻為發展提供了一種可能,而父母的教育方式及潛移默化的影響會直接關係到子女能否健康長。大學生心理問題的出現大多數與家庭環境和父母的教育方式不當有關。單親家庭、父母離異往往影響子女的身心發育,在這種家庭裏長大的孩子,往往容易產生冷漠、孤僻、早熟、自卑和孤獨的心理;父母關係緊張,經常吵架甚至武力相加,在這樣一個沒有愛、經常衝突的氛圍中長大的孩子,往往膽小憂鬱,對人缺乏信任,而且具有敏感多疑心理,難以建立和諧的人際關係;家庭氣氛過於沉默或嚴厲,缺少民主環境,使孩子從不敢大聲講話、自由說笑或向父母表達自己的意願和見解,這樣的孩子自信心不足,過分抑鬱;而放任式的家庭又導致子女任性散漫、無組織無紀律、頑皮的個性;特別是一些獨生子女家庭一味的嬌慣、縱容、滿足子女的一切願望和要求,使他們對挫折的容忍能力很弱,稍有磨難便一蹶不振;還有的學生離開父母生活無法自理而痛苦不堪,甚至想退學,或心理失衡走向極端;還有的家庭“望子成龍”,“望女成鳳”,通過高期望值來施加壓力,讓兒女實現其光宗耀祖的理想,易使子女產生壓抑,一旦受挫,心理防線便崩潰,導致心理障礙。

家庭因素.jpg

  3.青春期因素

  大學生基本上處於青春期的中後期,心理的發展正在完善過程中,他們所處年齡階段正是一個心理變化最激烈、最明顯的時期,也是最富特色,最具矛盾性充滿好奇與渴望的心理轉折期。這一時期心理發展不平衡,情緒不穩定,處於家庭和社會二者若即若離的關係中。然而青春初

  期所造成的心理被動遺留下了許多心理問題,這些問題主要是由於當時隻顧埋頭備考而壓抑下來的,到了大學後,沒有師長的嚴格管束,壓力驟然減輕,心理上卻感到極度的不適,於是產生了各種心理困惑。如有的學生青春初期對自我形象的認同還未徹底解決,到了大學,看到別人俊美瀟灑,總感到自慚形穢,長時間調適不好則產生自卑心理,喪失自信心;處於青春期的大學生,性生理已經發育成熟,性意識開始覺醒,開始向往與介入朦朧的校園愛情,他們開始關注異性、渴望與異性交往,但由於缺乏交往經驗,怕自己說錯話、做錯事,被異性看不起,反而更加封閉自己,導致各種心理問題的產生;還有的學生因別人的成績比自己好,出於嫉妒心理,到處找別人的弱點,說別人的怪話,不是想靠自己的努力趕上別人,而是企圖用這種辦法擊垮對方;另外,大學生雖然生理發育成熟,心理上卻不夠成熟,心理狀態仍帶有一定的幼稚性、依賴性和衝動性,兩者之間的落差,很容易導致心理失衡;還有一些學生,成長順利,一帆風順,遇到的挫折少,心理承受力低,一旦遇到困難和挫折,很容易產生各種心理問題和心理障礙。

  4.個人素質因素

  在人的一生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心理困惑,其實對每一個人來說都是不可避免的。但是由於個體心理素質的差異、心理壓力的承受水平不同,因而有的人會產生心理障礙,有的人卻沒有。一項調查分析表明,凡是有心理障礙的大學生中,大部分人的性格屬於內向不穩定型,屬於粘液質或抑鬱質,即他們的心理有一定的易損傷性和對生活事件的易感受性。其性格缺陷表現為:內向、心胸狹窄、抑鬱性高、神經質、多愁善感又

  難於表露,自卑感重,適應變化了的環境比較困難,活動範圍狹小。所以,個體心理素質的問題,特別是一些特殊的人格特征,是導致心理問題的內在因素之一。

孩子的個人素質2.jpg

 

3.怎麼幫助孩子解決心理問題

  1.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個老師,做父母的一定要給孩子樹立一個正確的人生觀。不要總是去抱怨社會不好,厭惡別人哪點比自己強。更多的是鼓勵孩子愛上生活,友善對待身邊的人。

樹立正確人生觀.jpg

  2.孩子從小要愛

  什麼是愛?好吃的?好喝的?不,這都不是。愛是關懷,是她能真正感受到你永遠在陪伴著她,她不孤獨,不害怕麵對那些她認為困難的事情。

  3.不采用托管式母愛

  母親是很重要的角色,她讓孩子來到了這個世界,孩子就把母親當成了自己的依賴。有的人或許是工作忙的原因,讓自己的婆婆或者媽媽來幫自己帶孩子,下班也沒有時間與孩子多交流。看著孩子什麼都正常就覺得很欣慰了。實際上孩子更多渴望得到的是母親父親給的愛,這種愛與隔輩人之間的溺愛是不同的,如果長時間讓孩子離開母親,孩子的心裏會從小就有一個概念“我不重要,媽媽,都不管我。”所以在忙,晚上的時間一定要自己帶孩子,多多跟孩子溝通。讓她感覺到她是被重視的。

  4.好孩子多誇獎

  同樣是一件事情,不同的人說就會有不同的效果。好孩子是誇出來的,在他做對了的時候,多鼓勵他,他下次就會做的更好。因為在他的心裏被誇獎是一種驕傲。反之,如果你重視批評他或者做對了也不說,他會認為我做什麼都是一樣的,你們心裏也不在乎我,久而久之幹了壞事也不足為奇。

給孩子一個溫暖的家.jpg

  5.嚴律自身

  如果孩子做錯了,你告訴他不要犯這種錯誤。那麼你自己一定要嚴格要求自己不要犯這種錯誤。如果孩子指出了你什麼地方做的不對,你不要用你是孩子我是家長的話來壓他,因為每個人都是平等的,你要讓他知道,誰都不可以犯錯誤,而不是當了父母就可以隨便的犯錯誤了。

  6.培養情商

  如果他給你一個驚喜,那麼你一定要發自內心的給他一個吻,告訴他你是真正的很感動。曾經也看過報道說一個孩子給媽媽了一個生日禮物,媽媽漠不關心,也沒有表情。孩子長大之後變成了一個呆板的人。他不懂得如何對別人表達自己的愛和關心。所以用真心去愛你的孩子吧,讓他變成一個高情商的人。

  7.做一個細心的媽媽

  每個人的性格不同,有的人天生的粗心大意。可是你當媽媽的那一刻,請你一定要細心。從小時候的洗澡到剛剛學步的安全,到長大時候的心理問題,你要留心觀察她的一切。既然選擇當母親,那就當一個合格的母親。

  8.爸爸要樹立高大的形象

  人可以長的矮,但是形象一定要是高大的。無論你生的是男孩兒還是女孩兒,你已經是一個人的父親了。從你的孩子生下來的那一刻,你就要有擔當。不能什麼事情都依靠你的母親和丈母娘。讓你的孩子感覺到她是有安全感的。如果一個男人辦事優柔寡斷,那麼如果生的是女兒她可能會有些男性化傾向,因為她感覺家裏缺少陽剛之氣。如果生的是男孩兒,他會以父親為覽本,長大後也會畏畏縮縮。我一個親戚家,男的都四十歲了,找工作還要找自己搭父親幫忙,這種對父母的過度依賴,對他的孩子會造成巨大的影響。所以一個爸爸,為了孩子就要陽剛,有擔當。

父親的責罵.jpg

  9.愛而不溺

  他從出生就是你們家的焦點,也是你們的唯一。你們要給他安全感,你們要保護他幼小的心靈。但是你們不要溺愛。可能很多人到現在都不明白什麼是溺愛。簡單說就是今天是冬天,他腸胃不好但是想吃雪糕,你勸他不能吃,但是他躺在地上打滾哭鬧就是要吃。那麼你一定不要給他買,因為如果你買了,就認定你“怕”他了。以後的每一個東西隻要你不答應他就會滿地打滾。還可以舉個例子,就是他跟別的小朋友打架,你告訴他別的小朋友不對,以後咱們不跟他玩。這是錯誤的引導,他的心裏會認為,以後跟我發生衝突的人都是壞人。即使真的是另一個小朋友的錯誤,請你也要權衡來批評,告訴對方即使不對,你自己也是有錯誤的,人與人要多包容。溺愛的結果不是愛而是害。隻有你教他怎樣的去生活,才能讓他未來更好的生活。

  關注他的每一個行為,發現他言語裏有低落或者消極的態度時,那麼你一定要多聊天,知道他所害怕的是什麼?知道他所不敢麵對的是什麼?然後從這兩個點出發,解決他的心理問題,才能有效的防止轉變為心理疾病。


相關閱讀

大學生心理健康


想了解更多健康資訊,請訪問: 健康
本文來源://m.szbrtjy.com/2017/1211/948351.html

相關文章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