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吃中藥的時候不能吃哪些食物
辛辣類食物
辛辣食物有通陽健胃之功效,若過多食用則易生痰動火,散氣耗血,故該類飲食僅適合於寒證疾病者,而不適於陰虛陽亢之體及血證、溫病、痔瘺、癰癤患者等。此類食物包括蔥、蒜、韭菜、生薑、酒、辣椒等。若有發熱、便秘、尿短赤、口幹渴、唇燥、咽喉腫痛、鼻衄、舌質紅等熱象者食用,必然會加重“上火”症狀,從而抵消清熱涼血及滋陰藥物的功效,故熱證病人就診中醫不可同食辣椒。
魚腥類食物
魚腥類食物多為鹹寒而腥之品,且含有異性蛋白,易引起過敏反應,多食易傷脾胃並誘發疾病,故脾胃有病者不宜多吃,尤其是過敏體質者更不可食之。此類食物有黃魚、鯉魚、帶魚、蚌肉、蝦、螃蟹等,而鯉魚、沙丁魚、鯰魚、黃魚、螃蟹、黃泥螺最易引起過敏。
發物
發物是動風生痰助火之品,由於疾病對食物選擇程度的大小不同,其“發”亦有異。此類食物有蘑菇、香蕈、筍、芥菜、南瓜、公雞肉、豬頭肉、母豬肉等。
2.為什麼吃中藥要忌口
服中藥時一般應少食豆類、肉類、生冷及其它不易消化的食物,以免增加病人的腸胃負擔,從而影響病人的康複速度。脾胃虛的患者,更應少食該類食物熱性疾病,應禁用或少食酒類、辣味、魚類、肉類等食物,因為此類食物有膩滯生熱、生痰的作用,食後會助長病邪,使病情加重服解表透疹藥時,應少食具有收斂作用的生冷及酸味食物服溫補藥時,應少飲茶,因有些茶性涼下氣,能降低藥物溫補脾胃的功效吃鎮靜、催眠等藥物的前後也不宜喝茶,更不能用茶水送服這些藥物。
3.中藥什麼時候喝最好
如果是補氣補血類的中藥在空腹的時間喝比較好,因為空腹喝容易吸收中藥中的補氣補血的營養;其它的中藥應該在飯前飯後隔一小時服用。上午,下午各一次,中午11點到1點之間,也就是午時不宜服用。兩次服藥中間最好間隔一個時辰,即兩個小時以上再服用為宜。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