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為什麼孩子會暴力
幼兒攻擊性行為的發生,主要是由於接受了不良的教養方式所導致的。溺愛和暴力專製的教養方式,都會是導致幼兒攻擊性行為發生的原因。
如果幼兒在家中一直都是被溺愛的,家長對他平時打人、咬人、抓人等不良行為習慣不加以製止,幼兒就會認為他的這種行為是得到認可的,並且會變本加厲地實施攻擊行為。
如果幼兒長期生長在暴力專製的家庭,其發生攻擊行為的幾率也很高。幼兒在學前期模仿能力很強,家長對幼兒實施暴力,無形中是在教育幼兒使用暴力,讓孩子覺得“暴力能夠解決問題”,所以幼兒在遇到用常法不能解決的問題時,就會采用攻擊行為。
據了解,美國的一所學校在選擇有潛力的孩子進行培養時,最先注意的不是孩子,而是孩子的家長。由此可見,家長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專家稱,孩子的心理問題,由家庭環境引起的占75%。專家呼籲家長們要更重視家庭教育
2.導致孩子暴力的原因
家庭:一個理想的家庭應該是父母健在,並且能對子女負起養育責任的家庭。一旦家庭的這種完整性受到破壞,在這種家庭中成長的孩子,大多人格發展都很不完善,性格孤僻,冷漠,偏激,容易衝動,在學校裏很難和同學相處,暴力發生在他們身上也變得很自然了。
素質:家裏的爸媽是子女的直接榜樣,他們的素質好壞,關係到家庭的幸福和子女的成長。在有些家庭中,父母缺少道德修養,政治覺悟低,經常對社會,對現實流露出不滿情緒,這些反社會情緒直接影響到孩子身上,父母的理念也灌輸到孩子身上,導致他們直接把這些反社會情緒外化成反社會的行為。有些家庭中,雖然父母很有文化,也沒有反社會情緒,但自身性格高傲,總是瞧不起人,父母的這種性格直接影響到孩子性格的形成,這就影響到孩子在學校裏和同學之間的相處,很有可能因為高傲而導致心理暴力發生在他身上。
教育。家庭自然構成和家長素質好壞,都要通過家庭教育這個中間環節才能對子女產生積極或消極的影響。在家庭教育中,很多責任心不強,對子女缺乏真正的愛護,缺乏正確的教育方法。很多一聽說孩子不聽話,就直接打罵,從不給他們解釋的機會,也沒有從正麵去教育。在暴力家庭中成長,自然會把這樣的性格帶到社會中。
3.如何正確教育小孩
1、不要采取過激的方式
有的家長認為,”玉不琢不成器“,”孩子不打罵不容易成才“。所以每當孩子犯錯的時候,不是心平氣和地講道理,而是不分青紅皂白先罵一通、打一頓再說。這樣粗暴的對待孩子,不僅沒有辦法讓孩子真正認識到自己的錯誤,還很有可能會在心裏留下陰影,性格容易變得偏激。
2、父母要以身作則
父母的一言一行,孩子都看在眼裏,他們的模仿能力很強,空洞說教遠不及實際行動的影響力大。不是有這麼一則公益廣告嗎,母親給外婆洗腳,小兒子看在眼裏,便有模有樣學著要給母親洗腳。同樣的,”上梁不正下梁歪“,做家長的如果品行不端,那麼教育出來的孩子很難說不是一個失敗的複製品。可見大人的言傳身教真的很重要。
4.如何正確的給孩子立規矩
隨著孩子一天一天長大大,孩子需要理解她們周圍世界的規則,她們需要別人對她們的期待;她們和別人怎麼相處;她們能夠把一件事做到什麼程度,如果她們做得過頭了,會發生什麼;她們需要用一些方法來衡量自己不斷增長的技巧和能力。規則在孩子“學習——發現”的過程中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但是,如果父母的信號不明確的話,父母一心想教給孩子的東西很容易不起作用。規矩對孩子的成長,不但起著約束作用,更會使孩子得到安全感。
首先,給孩子立規矩時,信號要明確。立規矩時,需要明確地告訴孩子,這樣做的後果,我想最好這個後果跟孩子的切身利益有關的。
第二,要就事論事,別輕易給孩子貼標簽。
第三,懲罰一定要及時。孩子的長期記憶比較差。立規矩的時候最好能把孩子不遵守規矩的後果明確告訴她。比如,孩子吃飯磨時間,媽媽一起床就要告訴她:30分鍾吃完,否則端走。吃飯中途,可以提醒她一次,告訴還有多長時間。還可以添加一些額外的條件,比如按時吃完,給點獎勵。不按時吃完,取消某個優惠。
第四,給孩子樹立規矩,一定要簡單易懂,讓孩子容易遵守。小孩子的理解能力沒有那麼深刻,自我控製能力也不強,樹立十分複雜艱難的規矩,非但不能夠讓她遵守,反而會讓她糊塗;要把道理講清楚你講的道理也許她一時不能夠完全領會,但是你平和的語氣和尊重她的態度,卻會讓她信任你的判斷,順從你的要求。實在複雜或者講不明白的道理,應該和藹地告訴孩子。
第五,立下的規矩,無論時間地點場合,都要遵守,在家一套,外邊一套。這樣隻會讓孩子糊塗,無所適從。所有的規矩都不僅僅是立給孩子的,而是父母也要嚴格遵守,以身作則。
第六,規矩不是絕對不能夠打破的,在孩子的要求下,偶然“放寬政策”比如,以零食代替正餐、中午看一場電視、晚睡一個小時,等等會減輕壓力,讓孩子更加自覺地遵守規矩。相信孩子,不要以為偶然的一次“放縱”就會養成什麼壞習慣有些事情,可以放手讓孩子親自體會一下"放縱”的後果。有些事情,規勸不管用,就換一種辦法,不一定正麵要求。
第七,不要以成年人的行為準則來規範約束孩子,不要把孩子的一些淘氣行為統統斥責為“犯錯誤”。要多從孩子的角度出發,體會到在她看來,向你身上潑水或是什麼的,是非常好玩兒的事情。這樣你就不會惱火,而是和緩地告訴她,“我知道這樣挺好玩兒的,但是我不喜歡你這樣做,衣服濕了會讓我不舒服,請你不要再向我身上潑水了。”
總結:教育孩子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教育出一個孩子真的非常重要,孩子是一個國家的未來,那麼你知道該如何教育小孩子嗎?希望小編的這篇文章能給大家帶來一些幫助。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