握手的禁忌有哪些 握手應該注意哪些方麵

2018-04-10 10:26    劉榮

握手禮是最基本的禮儀常識,在日常生活中也很常見,也是不可忽視的一種禮儀,但是對於職場萌新來說,握手禮應該注意哪些方麵呢?握手的禁忌有哪些?不懂的話跟著三八女性網一起來了解一下握手禮儀的問題。

1.握手的禁忌有哪些

  握手禮儀是體現一個人的職業素養、個人素養的行為,雖然握手隻是一件很小的事情,但是裏麵的學問有很多,稍微不注意就會踏入握手的尷尬區,比如和男士和女士握手應該女士先伸出手,但是男士不懂的話主動伸出手女士會覺得很尷尬,一下子沒反應過來的話,男士的手會一直懸空著,或者女士會認為你這人太不禮貌了,直接忽視你的行為,為了避免這種尷尬,接下來的文章會詳細的介紹握手的注意事項。

  1、握手時,不能一隻手插在口袋或是拿著東西。比爾蓋茨就是“著名”的手插口袋握手,雖然是首富,但這一失禮行為經常被人拿來吐槽。

  2、握手時,不能帶著手套,如果此時你也帶著墨鏡,那先把墨鏡摘下來再握。

  3、握手時不要一言不語,或者說個沒完,要有個度,適當的寒暄。點頭哈腰過分客氣反倒不好。   

       4、握手時,要握住整個手掌,即使是異性也該如此,不能覺得是異性,就不好意思的點到為止的碰一下。

  5、雙方握手時,手部位置盡量保持不動,不要推進推出,上下左右抖個沒完。

  6、有些人握手時,右手拿著東西,竟然“麻溜”的伸出左手,回禮的人也很尷尬,握手不能左手,特別是在國外印度、阿拉伯等地區更不能出左手。

  7、如果雙方各有2人,同對麵的人握完手後,千萬不能交叉著握另外一個人的手,應該等一組握完,另一組人再握,避免交叉握手。

  8、還有一類人,說實話是大家都很反感的,就是別人找他握手,他竟然不伸手。一種是看不起你,另一種是覺得自己手髒,不好意思握,後一種還情有可原,但要及時告知對方。第一種人就要跟他說:現在你看我不起,他日我讓你高攀不起。

握手的禁忌有哪些.jpg

2.握手應該注意哪些方麵

  一、順序

  主人、長輩、上司、女士主動伸出手,客人、晚輩、下屬、男士再相迎握手。

  二、方法

  1、正常人一定要用右手握手。

  2、要注意力度大小和時間長短。如果雙方都是身強力壯的人,可以用力大些;如果是久別相逢,或跟老年人握手,可以握久一些;跟女士或上級握手,要輕一些,時間要短一些。

  3、被介紹之後,最好不要立即主動伸手。年輕者、職務低者被介紹給年長者、職務高者時,應根據年長者、職務高者的反應行事,即當年長者、職務高者用點頭致意代替握手時,年輕者、職務低者也應隨之點頭致意。和年輕女性或異國女性握手,一般男士不要先伸手。

  4、握手時,年輕者對年長者、職務低者對職務高者都應稍稍躬身相握。有時為表示特別尊敬,可用雙手迎握。男士與女士握手時,一般隻宜輕輕握女士手指部位。男士握手時應脫帽,切忌戴手套握手。

  5、握手時雙目應注視對方,微笑致意或問好,多人同時握手時應順序進行,切忌交叉握手。

  6、任何情況下,拒絕對方握手的舉動都是不妥的,若手上有水或不幹淨時,可婉謝握手,但必須解釋並致歉。

  7、握手時首先應注意伸手的次序。在和女士握手時,男士要等女士先伸手之後再握,如女士不伸手,或無握手之意,男士則點頭鞠躬致意即可,而不可主動去握住女士的手;在和長輩握手時,年輕者一般要等年長者先伸出手再握; 在和上級握手時,下級要等上級先伸出手再趨前握手。另外,接待來訪客人時,主人有向客人先伸手的義務,以示歡迎;送別客人時,主人不能主動握手,否則有逐客之嫌,這時客人要先伸手,表示對主人的感謝,並讓主人留步。

  8、握手時一定要用右手,這是約定俗成的禮貌。在一些南亞、東南亞國家,如印度、印尼等,人們不用左手與他人接觸,因為他們認為左手是用來洗澡和上衛生間的。如果是雙手握手,應等雙方右手握住後,再將左手搭在對方的右手上,這也是經常用的握手禮節,以表示更加親切,更加尊重對方。

  9、在握手的同時要注視對方,態度真摯親切,切不可東張西望,漫不經心。如果是一般關係、一般場合,雙方握手時稍用力握一下即可放開,時間一般為2至5秒。如果關係親密、場合隆重,雙方的手握住後應上下微搖幾下,以體現出熱情。如果男士同女士握手,一般隻輕握女方的手指部分,不宜握得太緊太久。

  10、如果是戴著手套,握手前要先脫下手套。若實在來不及脫掉,應向對方說明原因並表示歉意。不過在隆重的晚會上,女士如果是穿著晚禮服並戴著通花的長手套則可不必脫下。

握手應該注意哪些方麵.jpg

3.握手有哪些常識問題

  1、速度與時間

  伸手的快慢,說明自願或勉強,握手時間一般3~5 秒。

  2、主動與被動

  主動要求與對方握手是表示尊重與友好,但要視具體環境、對象、氣氛而定,並非每個人都主動伸手。

  男女之間,男方要等女方先伸出手後才握手。如果女方不伸手,男方就隻能點頭或鞠躬致意。如果男性是女性父輩的年齡,男性先伸手是適宜的。

  賓主之間,主人應向客人先伸手,以示歡迎。離別時,應由客人先伸手,表示再見。主人先伸手等於催客人離開,不禮貌。

  長幼之間,年幼的要等年長者先伸出手;上下級之間,下級要等上級先伸出手。

  平輩相見先伸手者有禮、主動。

  3、握手的力度

  握手要緊,表示誠意或感激之情,但不要握痛對方的手;也不可抓住對方的手使勁的搖動。而漫不經心、缺乏應有的熱情和力度,不僅對別人是輕蔑、失禮,而且也表現了自己缺乏教養。

  4、身體彎度

  對長者握手時要稍彎腰,對一般人握手時雖不必彎腰,但也不要腰板筆挺,昂首挺胸,給人造成無禮、傲慢的印象。

  5、麵部表情

  握手時麵部要露出真摯的笑容,以友善的眼光看著對方。千萬不能一麵握手,一麵斜視他處,東張西望或和他人說話。

握手有哪些常識問題.jpg

4.握手應該注意什麼原則

  1、“尊者決定”原則

  “尊者決定”原則的含義是,在兩人握手時,各自首先應確定握手雙方彼此身份的尊卑,然後以此而決定伸手的先後。先由位尊者首先伸出手來,即尊者先行。位卑者隻能在此後予以響應,而決不可貿然搶先伸手,不然就是違反禮儀的舉動。  在握手時,之所以要遵守“尊者決定”的原則,既是為了恰到好處地體現對位尊者的尊重,也是為了維護在握手之後的寒暄應酬中位尊者的自尊。因為握手往往意味著進一步的交往的開始,如果位尊者不想與位卑者深交,他是大可不必伸手與之相握的。換言之,如果位尊者主動伸手與位卑者相握,則表明前者對後者印象不壞,而且有與之深交之意。

  2、具體涉及情況

  具體而言,握手時雙方伸手的先後次序大體包括如下幾種情況。

  (1)年長者與年幼者握手,應由年長者首先伸出手來。

  (2)長輩與晚輩握手,應由長輩首先伸出手來。

  (3)老師與學生握手,應由老師首先伸出手來。

  (4)女士與男士握手,應由女士首先伸出手來。

  (5)已婚者與未婚者握手,應由已婚者首先伸出手來。

  (6)社交場合的先至者與後來者握手,應由先至者首先伸出手來。

  (7)上級與下級握手,應由上級首先伸出手來。

  (8)職位、身份高者與職位、身份低者握手,應由職位、身份高者首先伸出手來。

  3、某些特殊情況

  若是一個人需要與多人握手,則握手時亦應講究先後次序,由尊而卑,即先年長者後年幼者,先長輩而晚輩,先老師後學生,先女士後男士,先已婚者後未婚者,先上級後下級,先職位、身份高者後職位、身份低者。在公務場合,握手時伸手的先後次序主要取決於職位、身分。而在社交、休閑場合,它則主要取決於年紀、性別、婚否。

握手應該注意什麼原則.jpg

5.掌握握手禮儀的重要性是什麼

  握手禮儀能夠向別人傳遞信息,你友好而且有交往的傾向,使人感到舒適和親切。恰當的禮儀會讓人產生好感,在商務談判中,更加有益處。

  握手禮儀還可以了解一個人。一個有禮貌,懂得禮節的人,往往在職場中,更加易於生存。雖然從握手看不出一個人的好壞,但至少這個人有禮貌,是個有著良好的教養的人。這樣一個初始的好印象留在客戶心中,無疑對後續的合作有著重要的作用。

  握手禮儀的重要性還體現了文化,個人文化的修養和企業文化的傳播。文化之首,必然是禮節。從小,我們就被教導做一個有禮貌的人。長大,企業文化中也提到要注意自身的禮儀,這既是自己的門麵,也是公司的門麵。

  握手禮儀即是簡單的交際禮儀,也是複雜的個人修養。我們認識到握手禮儀的重要性,也就是掌握了一種交際的方式,為事業和生活開啟了新的一麵窗。

掌握握手禮儀的重要性是什麼.jpg

6.握手禮的來源是什麼

  史前時期,人類的祖先以打獵為生,世界對他們來說是充滿著危險的。因此,當陌生人相遇時,如果雙方都懷著善意,便伸出一隻手來,手心向前,向對方表示自己手中沒有石頭或武器,走近之後,兩人互相摸摸右手,以示友好。這樣沿襲下來,便成為今天人們表示友好的握手。關於握手禮來源的另一種說法是:中世紀時,騎士們都穿著盔甲,全身披掛後,除兩隻眼睛外,其餘都包裹在盔鐵甲裏,隨時準備衝向敵人。如果表示友好,互相走近時就應脫去右手的甲胄,伸出右手,表示沒有武器,互相握手,這是和平的象征。

握手禮的來源是什麼.jpg

  總結:握手是友好的表示,如果不注意握手禮的禁忌事項,不但達不到表示友好的效果,反而會給你這個人的職業素養進行減分,大家都是喜歡和有禮貌的人相處,會更加的舒適開心,所以平時一定要注意這些小細節,細節決定成敗,希望上述的文字可以給你帶來幫助,更多職場故事可關注三八女性網。

推薦閱讀:

握手的禮儀有哪些 握手有哪些禁忌

握手應該注意哪些事項 職場著裝有什麼要求

職場禮儀禁忌之握手禮儀禁忌

想了解更多生活資訊,請訪問: 生活
本文來源://m.szbrtjy.com/2018/0410/1038012.html

相關文章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