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孕婦尿頻是怎麼回事
懷孕初期1-3個月,子宮在骨盆腔中漸漸變大,造成骨盆腔內器官相對位置的改變,子宮體增大牽扯膀胱向上推移,可刺激膀胱而造成尿頻。另外,增大了的子宮壓迫膀胱,導致膀胱承受的壓力增加,使膀胱貯存小便的量較平時為少。所以,小便次數頻頻而每次解的量都比平時少。
懷孕中期,子宮會往上抬到腹腔,尿頻的現象就會得到改善。
懷孕末期,尿頻現象會再度出現。因為胎兒先露部(胎頭或胎臀)下降進入骨盆腔,進一步壓迫膀胱,使膀胱容積減小,致使小便頻數的現象加重。另外,由於懷孕後母體的代謝產物增加,同時嬰兒的代謝產物也要由母體排出,因而大大增加了腎髒的工作量,使尿量增加。
由此可見,如果隻是小便頻繁,身體不會出現其它症狀和不適,那麼就是正常的,這時緩解尿頻的辦法就是,平時雖然要及時補充水分,但不要過量或大量喝水,最好在臨睡前一兩小時內不要喝水。外出時,若有尿意,一定要上廁所,盡量不要憋尿,以免造成膀胱發炎或細菌感染。另外,選擇適合孕婦穿的內褲並勤換也是必須的。
一般情況下,孕婦尿頻是正常的,但如果孕婦在小便時出現疼痛或燒灼感等異常現象時,則有發生炎症的可能,應立即到醫院就診。
2.孕婦尿頻怎麼辦
1.常做縮肛運動
這樣可以訓練盆底肌肉的張力有助於控製排尿。也可做骨盆放鬆練習,這有助於預防壓力性尿失禁。即四肢跪下呈爬行動作,背部伸直,收縮臀部肌肉,將骨盆推向腹部。並弓起背,持續幾秒鍾後放鬆。但要量力而行。
2.適量補充水分
準媽媽要緩解孕期頻尿現象,可從日常生活和飲水量改變做起。也就是說,平時要適量補充水分,但不要過量或大量喝水;外出時,若有尿意,一定要上廁所,盡量不要憋尿,以免造成膀胱發炎或細菌感染。
3.及時就醫
若於解尿時有疼痛感,或尿急得無法忍受時,很有可能是因為膀胱發炎或感染細菌,此時一定要趕緊就醫。若治療不及時、不徹底,常可使病情加重或造成遷延不愈,影響母親和胎兒的健康。
4.西醫療法
妊娠菌尿或初次發生的尿路感染可使用一種或數種抗生素,如磺胺類、氨苄青黴素、呋喃妥因,副作用少。到妊娠近足月時則不能用磺胺藥物,因胎兒血液中磺胺藥及膽紅素皆競爭與血漿蛋白結合,致使血漿中遊離膽紅素濃度升高。氨苄青黴素也是常作為首選或次選的藥物。
3.孕婦尿頻怎麼緩解
1.適量喝水
隻要排除尿道感染,尿頻、尿急屬於正常現象。切勿限製液體的攝入量,以免導致脫水,影響機體正常代謝過程。但隻可在白天增加水分入量,臨睡前減少入量,以減少夜尿頻繁現象。有些孕媽媽為了減少上廁所的次數,幹脆少喝水,甚至口很渴了才去喝水,這也是不科學的,口渴說明人體已經嚴重缺水了,這時候人體內的水分已經失去了平衡了,如果人體長時間處於這樣一種缺水的狀態,對健康是很不利的。
2.及時排尿
有尿意時應排空,不宜憋忍。孕媽媽需要隔一段時間就主動去洗手間排尿,尤其是出門在外時,不要等尿已經憋得很急了才去找洗手間,更不要為了省事而憋著不上,憋尿時間太長,不僅會影響到膀胱的功能,而且憋尿時間太久時,泌尿係統的內環境還可使得細菌繁殖加快而出現泌尿係統感染,一旦出現泌尿係統感染時,如果得不到及時的處理和控製,炎症甚至還可影響到圍產期保健的質量,給母嬰帶來不良的妊娠結局。所以,對於一些除了尿頻以外,還有尿急、尿痛,單側腰痛,扣擊患側腎區疼痛感明顯的孕媽媽,則需及時就診,以排除泌尿係統感染的可能。
3.注意外陰部的清潔
孕期應注意每天都要用溫水清洗外陰,勤換內褲,選擇的內褲最好是棉質的、透氣性好的。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