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給壓歲錢其實最初的用意是為了鎮惡驅邪,在以前人們認為孩子是很容易會被鬼祟所侵害,所以就要用壓歲錢來壓勝驅邪。這樣孩子就能平平安安的過年了,在古代長輩都會把壓歲錢放在孩子的枕下,等孩子早上一起來就會翻枕頭,找壓歲錢。
1.春節為什麼要給壓歲錢
壓歲錢,又稱“押歲錢”、“守歲錢”等,是年俗的節物之一。
壓歲錢最初的用意是鎮惡驅邪。人們認為小孩容易受鬼祟的侵害,所以用壓歲錢壓勝驅邪,幫助小孩平安過年,祝願小兒在新的一年健康吉利。
不過最早的壓歲錢的“錢”不是市麵上流通的貨幣,而是專門鑄成錢幣的吉利品或避邪品,是小兒身上帶的護身符。因為“祟”與歲諧音,所以壓歲錢有“厭勝鬼祟”的巫術作用。
宋代以來,人們用現實流通錢幣作為壓歲錢,明清時代廣泛流行。明清時代的壓歲錢,由長輩用紅線將銅錢串起來,吃過年夜飯後直接給予晚輩,或者在晚輩睡下後放置在床腳或枕邊。
如果貪睡的小孩已入夢鄉,長輩則要留一份,壓在其枕邊底下。第二天早上,孩子起床後從枕下翻出,一番驚喜。使用鈔票後,家長們則喜歡選用號碼相連(相聯)的新鈔票,因為“聯”與“連”諧音,預兆後代“連連發財”、“連連高生”。而紅紙包鈔票,這種壓歲錢稱為“吉利紅包”壓歲不僅用錢,跟壓歲有關的還有壓歲盤,壓歲果子等。
壓歲錢數多少不一,但能給小兒帶來自主消費的喜悅。近年來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壓歲錢的數量與日俱增,通常視家庭經濟情況而論,少則幾十多則幾百幾千。這一方麵給兒童帶來了年節的歡喜,但同時也有很大的消極影響,壓歲錢越來越多,兒童本身不能理性支配如此大數目的錢財,應該怎樣合理的利用呢?
有的年輕人一味追求錢的多少,互相攀比。如果對壓歲錢管理不當,可能造成不良的社會後果。
總之,不論壓歲錢采用何種形式,壓歲錢都是喜慶的賀歲之禮,也是長輩給予晚輩以保護的力量。直到今天人們仍保持著給壓歲錢這一傳統。
2.壓歲錢給多少
由於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少人給的壓歲錢也逐漸提高了,也有的長輩由於過於溺愛晚輩,也會將壓歲錢提高,甚至有人將壓歲錢當作人情,認為給太少則拿不出手,因此會準備大的壓歲錢紅包。
其實,壓歲錢給多少應該根據自己的經濟實力以及地方的經濟狀況,一般來說,給親戚朋友的孩子的話,幾十元到一百元左右都可以了。但有的家庭經濟水平較高,也可以根據自己的能力範圍來給。
壓歲錢代表的應該是一種美好的祝福,而現在祝福和感恩的本質已經逐漸淡化,不應該讓孩子以拿到“更多壓歲錢”來作為目標,而應該讓他們學會理財、認識壓歲錢的美好寓意。
3.壓歲錢應該怎麼花
去開一個屬於孩子的銀行卡,去開賬戶時,因孩子太小,可以用父母的身份證來辦理,但密碼讓孩子自己去設密碼。給他一個記賬本,每次存入多少,支出多少,都記錄下來。讓孩子學會儲蓄,理財。
支付自己的文具,給他一個存錢罐,讓他用自己的錢買平常學習所用的筆·本子·文具盒·橡皮等,這樣可以減輕家裏負擔,還能培養孩子開始愛護自己的學習用品。
發展孩子的社交,壓歲錢是長輩對他的健康快樂,長高長大表示祝福的心意,所以接到紅包一定要謝謝長輩,如爺爺奶奶等長輩購買生日禮物或節日禮物。
獻愛心,可以將一部分來幫助其他貧困的孩子,從小培養他助人為樂。
買理財或者基金,讓孩子從小就知道一些讓錢生錢的方法,從投資中獲得收益。
4.壓歲錢的由來
關於壓歲錢的來由,民間曾有一些流傳甚廣的故事,比如說古時候有一個身黑手白的妖精,名字叫“祟”,每年除夕出來禍害小孩。於是人們就點亮燈火通宵不睡,並把銅錢放在孩子枕邊以避邪,這就是“守祟”“壓祟”,後來也稱為“守歲”“壓歲”。但這些傳說於史無據,不足為憑。壓歲錢的習俗真正始於何時眾說紛紜。
據史料記載,至少在漢代就出現了專門用於佩戴玩賞的錢幣狀避邪品,其正麵多為“天下太平”“去殃除凶”等吉祥詞語,背麵則鑄有龍鳳、雙魚等圖案。到了唐代,宮廷裏春日散錢之風盛行。宋元以後,過年給小孩子“壓歲錢”已成為民俗。據《燕京歲時記》記載,明清朝代,民間普遍流行“以彩繩穿錢,編作龍形,置於床腳,謂之壓歲錢。尊長之賜小兒者。亦謂壓歲錢。”為什麼壓歲錢要用銅錢呢?因為銅錢是皇帝下詔鑄製的,過去說皇帝是真龍天子,所以老百姓也認為銅錢能鎮邪。78歲的烏丙安回憶說,他小時候收到的壓歲錢,往往就是一串康熙通寶或乾隆通寶,市場早已不再流通,但能感受到長輩的深切祝福。
隨著社會的發展,壓歲錢除了祈福求安之外還增強了流通價值。清代曾有一首題為《壓歲錢》的詩中描繪說:“百十錢穿彩線長,分來再枕自收藏,商量爆竹談簫價,添得嬌兒一夜忙。”壓歲錢成了兒童的零花錢,這也無可厚非。
小編總結:相信通過這篇文章大家對春節為什麼要給壓歲錢有了一定的了解,所以小編在這這裏建議各位家長,可以為孩子辦一張單獨的銀行卡為他存壓歲錢,這樣就可以防止孩子亂花錢了。希望通過這篇文章能幫助到你。
推薦閱讀:
把壓歲錢還給孩子
孩子的壓歲錢,我是這樣安排的
快把“沒收”的壓歲錢還給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