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醫理論中,痤瘡被稱為痤瘡。西醫認為痤瘡的形成大多是由於麵部油脂分泌過多或內分泌失調所致,而中醫認為痤瘡可分為三種不同類型:肺經風熱、痰瘀互結、肝鬱氣滯,分別采用內服中藥和外用中藥治療。
肺經積熱:主要表現為痤瘡發作、紅腫疼痛、麵部瘙癢、口幹、尿黃、大便幹燥、舌紅、苔黃。
主要用於涼肺血,常用枇杷清肺湯。藥材為枇杷葉、桑白皮、知母、黃岑、金銀花、赤芍、生地、石膏、甘草等。這種類型的痤瘡在年輕男女中很常見。平時少吃油炸、燒烤等容易上火的食物。
痰瘀互結:即血瘀兼痰凝,主要表現為長時間痤瘡,質地堅硬,觸壓疼痛,或麵部凹凸不平如桔皮。女性可能會出現月經少、痛經、月經痤瘡加重等症狀,舌苔黑而薄。這種類型在慢性病人中更常見。
治療重在活血化痰、軟堅散結。常用的方劑是大黃蟲衝劑。主要藥材有大黃、蟲蟲、水蛭、白花蛇舌草、桃仁、紅花、益母草、陳皮、白術、甘草等。
氣滯型:此型多為中年人。皮疹分布於麵部、胸部和背部,伴有胸悶、兩肋脹痛和煩躁不安。女性月經期前部皮膚病變加重,乳房脹痛。宜疏肝理氣。藥用連翹、夏枯草等。
此外,痤瘡也與飲食有關。動物脂肪和加工產品,黃油和油炸食品可以促進皮脂腺分泌脂肪,促進痤瘡惡化。芳香、辛辣、刺激的調味品,咖啡、可可和酒精也有促進微血管擴張的作用。此外,甜食也是誘發痤瘡的重要因素,如蛋糕、冰淇淋、果汁、香蕉、餅幹等。,應該盡可能少吃。
外用時,麵膜由清熱燥濕的中藥製成,內服一兩次即可。經過一個周期左右,它基本上可以生效。
用中藥的方法可以調節內分泌,從而從根本上緩解痤瘡煩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