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8年什麼時候貼秋膘
貼秋膘一般是在立秋這天。膘指的是皮膚和肌肉之間那層皮下脂肪,貼秋膘就是到了立秋吃肉來長肉。之所以要貼秋膘是因為夏天十分炎熱,大家的胃口都不好,人都會變瘦,身體有些虛。一夏無病三分虛,而秋天就是最好的進補時期。所以,到了立夏這天,普通百姓家吃燉肉,講究一點的人家吃白切肉、紅燜肉,以及肉餡餃子、燉雞、燉鴨、紅燒魚等。即通過吃燉肉等葷食的辦法把夏天身上掉的“膘”重新補回,此舉就稱之“貼秋膘”。在北方,一直有“貼秋膘”的傳統。
2.貼秋膘的習俗是怎麼來的
“貼秋膘”最早傳於北方,這與北方的氣候有關。而江南立秋後,天氣不會馬上轉涼,暑濕還比較重。這時人的脾胃功能仍然不是很好,如果這時“貼秋膘”,就顯得“水土不服了”,會加重脾胃的負擔,導致濕熱積聚在胃腸中,反而更容易誘發感冒、便秘、發熱,所以在早秋進補可以說是得不償失。
但是,在這個時候也並不是所有的人都需要補的,補雖然是讓身體更強健,但是盲目的補,隻能是更影響到身體健康。因此,對於自己是否需要滋補還得要根據自己的體質來決定。
3.為什麼要貼秋膘
民間習俗:清朝時,民間流行在“立秋”這天以懸秤稱人,那時人們對健康的評判,往往隻以胖瘦做標準,所以將體重與立夏時進行對比,看人們是否瘦了,從而得知健康與否。由於當時日子不富裕,再加上夏季炎熱的天氣影響人們的胃口,經曆“苦夏”人們大多會瘦,而瘦了當然需要“補”。所以,當時補的辦法就是到了立秋要“貼秋膘”,吃味厚的美食佳肴,當然首選吃肉,“以肉貼膘”。
曆史原因:對於這種習俗的來曆,可能存在多種說法,但廣為人知的是,由於以前我國北方農村地區的生活水平比較低。那時,人們食物不足,本來就難得長肉,皮下脂肪太少。到了炎熱的夏季,沒有空調,沒有電扇,熱得汗流浹背,食欲不振,把那點兒僅有的皮下脂肪又削去一層。
氣候原因:貼秋膘緊跟在苦夏之後,也有苦盡甘來的意思。在炎熱煩躁的夏季,人們厭食、食不知味,常以稀飯、涼麵度日,立秋後白天雖熱,但夜晚涼爽,人們身上漸漸褪去濕粘不適之感,從心理上開始萌發要做點好吃的想法,以補償入夏以來的虧空,補的辦法就是“貼秋膘”,吃味厚的美食佳肴,首選吃肉,“以肉貼膘”,把夏天身上掉的膘重新補回來,所以叫“貼秋膘”。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