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嬰兒營養不良的症狀
寶寶營養不良是指攝食不足或食物不能充分吸收利用,以致能量缺乏,不能維持正常代謝,迫使肌體消耗,出現體重減輕或不增,生長發育停滯,肌肉萎縮的病症,又稱蛋白能量不足性營養不良,多見於3歲以下的幼兒,它屬於中醫“疳症”範疇。
寶寶營養不良包括熱能或營養素的不足或缺乏,對正處於旺盛生長發育階段的孩子的健康有嚴重影響。它常繼發於一些醫學和外科的原因,如經常生病、慢性腹瀉、短腸綜合征和吸收不良性疾病。
寶寶營養不良的症狀主要有:一度營養不良,體重減少15~25%脂肪層變薄,肌肉不堅實;二度營養不良;體重減少25~40%,身長低於正常。脂肪層消失,肋骨、脊柱突出,皮膚蒼白失去彈性,肌張力低下,不能站立,哭聲無力,運動功能發育遲緩,情緒不穩定,睡眠不安,食欲低下;三度營養不良,體重減輕40%以上,身長低於正常,發育遲緩,骨齡低,脂肪層消失,頜顴骨突出,老人貌,皮膚蒼白幹燥,無彈性,生命體征低弱,情緒不穩定,食欲低下,或消失,易腹瀉,嘔吐合並感染。
2.嬰兒營養不良怎麼辦
中藥治療
1、取黃鱔魚1條,雞內金10克。將鱔魚去內髒,切塊放碗中,加雞內金,蒸熟後食用。
2、紅薯葉30克,雞內金10克,煎湯,調味服。
3、人乳拌麥芽,煎湯服。
4、山楂數個,紅糖少許,煎湯服。
5、鵝不食草3克,燉豬肉食用。
6、金不換草60克,同豆腐燉服。
西藥治療
1、治療期間宜予以維生素豐富的食物或維生素B族等藥物。其他輔助治療如苯丙酸諾龍25毫克,肌肉注射,每周二次,同時給予足量蛋白質類飲食。
2、一般認為嬰兒期以牛乳加蔗糖和植物油為最好的食品基礎。年齡稍大可根據當地習用食品加添固體食物以提高熱卡供給,如無腹瀉、嘔吐,早期即給予每天每公斤190熱卡,逐漸增至200熱卡。不能耐受乳糖者忌用乳類。
3、少量多次輸血、輸血漿,行靜脈或肌肉注射。亦可用胎盤血多量多次灌腸。
4、頑固病例可采用腎上腺皮質激素、考地鬆等激素。
5、針刺肝俞、胃俞、身柱,用短促強刺激。
3.嬰兒營養不良的危害
1)營養不良初期,身高並無影響,但隨著病情加重,骨骼生長減慢,身高亦低於正常。輕度營養不良,精神狀態正常,但重度可有精神萎靡,反應差,體溫偏低,脈細無力,無食欲,腹瀉、便秘交替。合並血漿白蛋白明顯下降時,可有凹陷性浮腫、皮膚發亮,嚴重時可破潰、感染形成慢性潰瘍。重度營養不良可有重要髒器功能損害,如心髒功能下降可有心音低鈍,血壓偏低,脈搏變緩,呼吸淺表等。
2)由於營養不良的患兒免疫功能低下,故易患各種感染,如反複呼吸道感染、鵝口瘡、肺炎、結核病、中耳炎、尿路感染等;嬰兒腹瀉常遷延不愈加重營養不良,形成惡性循環。營養不良可並發自發性低血糖,患兒可突然表現為麵色灰白、神誌不清、脈搏減慢、呼吸暫停、體溫不升但無抽搐,若不及時診治,可致死亡。
4.怎樣預防嬰兒營養不良
1、預防嬰兒時期的消瘦,最妥當的辦法是提倡母乳喂養,因母乳最合嬰兒營養。早產嬰兒由於發育不足,喂哺困難,另一方麵營養的需要又相對較高,更應強調母乳喂養。如無母乳,可用牛奶等替代品,還要按時增加輔食。
2、患胃腸疾病時,必須給相當營養,補充代謝的損失。患兔唇、齶裂及幽門痙攣時,也必須及時給予適當的治療。患消化係統以外的疾病時,同樣要注意營養,使抵抗力增加,疾病得以早日康複,才不致因久病產生營養不良。
3、飲食調節是治療營養不良的基本措施。輕度營養不良以調節飲食為主,給以高蛋白、高熱量飲食,以小兒吃飽為度。中、重度營養不良遵循序漸進的方法,熱能由低度開始,逐漸增加飲食;食物種類也逐漸增多;增加食量以患兒的食欲和大便情況而定,進食順利者熱量可增加到每日每千克體重120-140千卡。營養不良治療後其熱量再調整到正常需要量。
4、對引起營養不良的原發病進行治療,及時糾正合並症。此外,可采用中藥、針刺、捏積、推拿、口服助消化藥品,千方百計地提高病兒的消化能,增進食欲。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