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該不該體罰孩子

2017-12-19 15:30    徐玲

家長該不該體罰孩子?家長體罰孩子會帶來哪些傷害?因體罰過度造成孩子離家出走的事情有很多,就是因為家長們經常體罰孩子,對孩子造成了心裏陰影,時間久了,孩子就想逃離那個會體罰的環境,所以不要輕易體罰孩子,這樣是不好的。

    體罰孩子是中國大多數家庭經常出現的事情,可能因為犯錯會被打,也有可能是因為考試成績不好而遭受體罰,這些都是中國很常見的事情,其實很多體罰都是不對的,這樣會對孩子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影響。小編在此建議家長們,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盡量不要去體罰孩子。

1.家長該不該體罰孩子

  家長打孩子,這是中國人的傳統。在中國人中流傳著不打不成囂;棍棒下麵出孝子;打是親,罵是愛,不打不罵把娃害的說法。

  當孩子犯錯誤時,家長應盡可能克製自己不要去打孩子。這時候,家長可以向孩子說出自己此刻的感受,讓孩子知道你對他剛才行為的不滿。比如,告訴孩子“我現在心情不好”、“我不喜歡你這樣沒禮貌”、“你的表現很讓我傷心”等,描述自己的心理感受,有助於平靜自己的情緒,也有助於讓孩子站在父母的角度來想問題,從而促進孩子的反思。

家長該不該體罰孩子.png

  家長可以用自然後果懲罰孩子。孩子犯了錯,無須過多批評,讓孩子自己承受行為的過失或者錯誤造成的後果。對於年幼的孩子,家長還可以告訴孩子修正錯誤的具體方法,指導孩子自己去彌補錯誤。比如,牛奶打翻了,就不能喝牛奶了,同時,孩子還需要自己來清理桌子上的牛奶。這樣不但讓孩子明白了自己的錯誤可能導致什麼結果,也能夠讓孩子在承擔後果的過程當中產生悔改的想法,有利於避免孩子再犯同類錯誤。

  即使家長在迫不得已要打孩子的時候,父母也要把打孩子當成一種教育的儀式,一定要明確告訴孩子,他為什麼會挨打,這次要打幾下,下次再犯錯誤要如何處理等。打的時候不要太重,也不要以打孩子來發泄自己的不良情緒,更不能不分青紅皂白抬手就打孩子。打完孩子後,一定要哄哄孩子,讓孩子明白,打了他,爸爸媽媽也很傷心。最重要的是,父母一定要讓孩子明白,即使他錯了,爸爸媽媽還是愛他的。打他隻是為了讓他記住,下次不要犯同樣的錯誤。

2.什麼情況下可以體罰孩子

  一、犯可能違法的錯,屢教不改的

  民間有俗語:從小偷針,長大偷金。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當孩子的某些習慣可能會使他將來犯法時,家長應該果斷出手,強製改變這些不良習慣。

  二、犯人身安全的錯,屢教不改的

  有些危險的場所和危險的事,又不能對孩子進行“試錯教育”。叮囑一兩次之後,如果孩子還是不聽,那必須以體罰來加深印象。

  比如,現在正是夏天,家裏電扇對孩子來說就很危險。如果家長多次提醒,孩子還是要伸手觸摸扇葉,直接打手就是。

什麼情況下可以體罰孩子.png

  三、犯了眾怒,屢教不改的

  很多社會規則無所謂對錯,但都是大家和諧共處的基礎。如果鄰居和老師都經常反應孩子不懂規矩,你批評多次後孩子依然故意違反,就該考慮體罰了。

  不讓孩子學會遵守社會規則,將來不一定不能生存,但一定很難融入社會。

3.家長體罰孩子會帶來哪些傷害

  1、體罰損害兒童智商

  體罰使得孩子更加具有攻擊性和反社會性,而且可能導致認知障礙和發育困難。

  2、濫用體罰危害孩子心理健康

  體罰作為一種傳統的教育方式,被很多家長濫用了,並由此而引發了諸多問題。心理專家表示,濫用體罰危害孩子心理健康,會造成一係列的心理問題。

  3、濫用體罰就是在孩子麵前宣揚暴力

  專家指出,每個孩子都有下列四種需要:首先是父母的愛護和關懷,而不是父母的責怪和打罵;第二是被他人接受,並被他人尊重;第三是要得到別人的讚賞;第四要在家裏有地位。而濫用體罰會破壞孩子的這些心理需求,從而導致孩子出現心理問題。 如父親經常打女兒,會造成女兒缺乏自尊、自愛和自信,在青春期容易出現早戀,還會使女兒數學成績差;父親經常打兒子,會造成兒子逆反心理,不願服從社會規範,或者退縮、幼稚,缺少男子氣;母親經常打兒子,會造成兒子缺乏自信心、挫折感、多疑、沒有安全感等。

家長體罰孩子會帶來哪些傷害.png

  4、體罰損傷自尊心

  兒童心理學指出:隨著兒童年齡的增長和生理的發育,一個重要的心理特征是自尊心越來越強。自尊心是對自己個性品質的確良肯定的評價,它是一種積極的心理品質,是推動學生積極上進的一種動力。他們一旦有了錯誤和過失,就會感到內疚,受到良心責備,下決心改正。尊重信任孩子主要是指尊重他們的人格和自尊心,想念他們的力量和才能。

  5、體罰妨礙自我意識的正常發展

  唯有個性心理行到健康、充分、自由、和諧發展的人,才能主動適應和促進現代化社會發展,才能成為創造型、開拓型、競爭型人才。心理因素,包括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在人才成長中起著決定的作用。體罰對成才的心理因素,特別是非智力因素(興趣、情感、意誌、性格)的發展極為有害。

  6、體罰扼殺獨立思考和創造性

  由於體罰強製、迫使學生和孩子服從,使他們處於一種壓抑、恐懼、擔驚受怕的不正常的心境之中。在一個經常體罰孩子的班級,由於老師聲色俱厲的粗暴態度,諷刺挖苦,尖酸刻薄的語言和嚇人的體罰手段,竟使得一些優秀生聽到老師的提問就膽戰心驚,嚇得直打哆嗦。在家長經常打罵孩子的家庭,也是如此。洛克說:“受罰最重的兒童,長大了很少有成為最好的成人的……他們的態度是怯懦的,精神是抑鬱的,很不容易振作起來,很難做什麼事業。”

  7、體罰使人呆傻,形成奴隸性格

  體罰會使孩子產生恐懼感,神經過度緊張,形成一種保護性的反射狀態,導致情誌異常,甚至會造成“恐怖症”。這種反常狀態的畸形心理,輕則膽小怕事、唯唯諾諾、失去主見、一切“聽喝兒”;重則喪失信心、自尊心,變得性格懦弱,形成奴性。魯迅先生說得好:“……終日以冷遇或嗬斥,甚至打撲,使他畏葸退縮,仿佛一個奴才,一個傀儡,然而父母卻美其名曰‘聽話’,自以為是教育的成功,待放他到外邊來,則如暫出樊籠的小禽,他絕不會飛鳴,也不會跳躍。”

  8、體罰使人屈服壓力,不敢追求真理

  在體罰盛行的班級,多數學生有這樣一種心理、同學搗亂自然不對,老師體罰也不應該。學生的心裏還是有是非標準的,但看到老師怒氣衝天的模樣,便“明知不對,不說為佳”還是保自己吧。家庭亦然。

  9、體罰助長以勢壓人,以強欺弱的歪風

  愛動武的老師,十之八九愛依靠動武的學生幹部去“管理”其他學生。這幾乎成了愛搞體罰教師的通病。天津某小學一年級班主任,居然讓班上僅七、八歲的小學生幹部打那些不遵守紀律的同學,上來就是兩個嘴巴子。全班多數同學都挨打,引起了家長們的強烈不滿。這種以勢壓人以強欺弱的做法,造成了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對立與隔閡。

  10、體罰使教師和家長威信掃地

  教師或家長的威信,是實施教育影響的必要條件。而這種威信是建立中人格力量的基礎上它來自學生和子女發自內心的尊敬、熱愛和信任,有了威信,教師和家長的影響力就會倍增。而體罰隻會使教師和家長建立一種虛假的威信。學生表麵上拍你,但心裏卻認為教師或家長“無能”、“粗野”、“水平太低”、“就這兩下子”。因此,師生之間,父母與子女之間不會建立起那種真誠、信任、平等的關係。搞體罰,就必然使教師和家長變成言行不一,而言行不一就必然導致喪失威信。教師和家長的說教也必然會使學生或子女懷疑、鄙視,產生反效果。

    總結:當孩子犯錯的時候,很多父母也會偶爾控製不住要體罰孩子。雖然體罰孩子有利有弊,每個人的看法也都不一樣,希望家長們也不要一味的對孩子發脾氣,這樣會影響孩子的健康成長。也希望家長們盡量做到隻跟孩子講道理,教孩子怎麼改正錯誤,指導孩子正確的做法,這樣比體罰孩子要好的多。

相關閱讀:

名校老師使用極端方法體罰8歲學生!

業績考核不過打屁股?扒一扒企業的變相體罰

想了解更多生活資訊,請訪問: 生活
本文來源://m.szbrtjy.com/2017/1219/971328.html

相關文章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