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婦便秘是什麼原因 孕婦便秘怎麼調理

2018-07-11 15:47    趙泰格

孕婦要是出現便秘的話不要掉以輕心,要多注意身體健康。那麼孕婦出現便秘是什麼原因呢?下麵就跟著三八女性網的小編一起去了解一下吧,希望能給大家帶來幫助。

1.孕婦便秘是什麼原因

1、懷孕後,體內分泌大量的孕激素,引起胃腸道肌張力減弱、腸蠕動減慢。膨大的子宮體壓迫胃腸道,尤其是妊娠晚期、胎頭入盆後,胃腸道特別是直腸受到的機械性壓力越來越明顯,使糞便運轉速度減慢,導致不能正常排便。

2、孕期飲食習慣的改變。如果孕婦進食大量的高蛋白、高脂肪的食物,忽略了粗糧、蔬菜、水果等膳食纖維的攝入,就會導致腸道內纖維素不夠,不利於食糜和大便的下滑,同時缺乏對腸壁刺激的推動作用,容易導致便秘。

3、懷孕之後身體的改變,不少準媽媽容易感到疲憊,再加上擔心活動會傷了胎氣,於是減少了運動甚至是完全不運動,整天坐著或躺著,這樣就使得蠕動本已減少的胃腸對食物的消化能力下降,加重了腹脹和便秘的發生。

4、不少準媽媽孕前就有便秘的毛病,懷孕之後因為身體的不便,不習慣下蹲式廁所,再加上孕期痔瘡的發作,這樣就導致孕婦對排便產生了恐懼感,於是有意識地減少排便次數,導致便秘情況變得更嚴重。

5、孕婦可能服用各種藥物,如鎮靜藥物來緩解孕期不適症狀,但這些藥物常對腸道功能產生副反應,這是造成孕婦便秘的又一重要原因。

孕婦便秘.jpg

2.孕婦便秘怎麼調理

1、晨起定時排便

養成早上起來或早餐之後定時排便的習慣。早餐後,結腸推進活動較為活躍,有利於啟動排便,早餐後一小時左右是最佳的排便時間。有便意時一定要及時如廁,不要忽視便意,更不要強忍著不便。準媽媽如廁的時間不宜過長,否則容易導致腹壓升高,給下肢回流帶來困難。

2、注意飲水技巧

受到便秘困擾的準媽媽平時要多喝水,同時還要掌握喝水的技巧。比如每天在固定的時間內喝水,並且大口大口的喝,但不是暴飲。這樣的喝水方法能讓水盡快到達結腸,能使糞便變得鬆軟,容易排出體外。

3、增加身體的活動量

缺乏運動或長時間不活動的話會致便秘情況變得更嚴重,所以,準媽媽平時要適當運動。準媽媽適當活動能增強胃腸蠕動,睡眠充足、心情愉快使精神壓力得到緩解等,同時也是減輕便秘的好方法。散步是最適合準媽媽的運動之一,每天傍晚堅持散步四十分鍾,並且散步的時候堅持拍掌,手臂盡可能的張開,以不費力為宜。五個手指也張開,拍掌,直到手臂有點點酸,手掌發熱微麻。拍掌能刺激手掌上的各個穴位,促進血液循環,疏通經絡。

4、飲食調理

有便秘困擾的準媽媽,平時要避免吃辛辣的食物,多吃一些富含纖維素和維生素的食物,比如蘋果、蘿卜、芹菜等蔬菜,香蕉、梨子等水果,蜂蜜、豆類等,這些食物有利於促進腸道的肌肉蠕動,軟化糞便,從而起到潤腸滑便的作用,幫助孕婦排便。

孕婦喝水.jpg

3.孕婦便秘有什麼注意事項

1.要忌口

便秘的孕婦首先要忌口,不好消化的食物、辛辣刺激的食物最好不要再吃了,還有一些上火的東西,也容易加重便秘的症狀。比如:辣椒、咖喱、韭菜、洋蔥、油炸食品等等。

2.不亂用瀉藥

準媽媽們切勿擅自食用有腹瀉功能的藥,如番瀉葉等。這些瀉藥會引起增強腸道蠕動,刺激子宮劇烈收縮造成流產。

3.勿用力過猛

如果大便實在是太幹燥了難以排除,準媽媽們也不要心急更不能拚命的用力,尤其是在妊娠晚期,用力過猛容易造成流產。

孕婦便秘注意事項.jpg

4.孕婦便秘吃什麼好

1、馬鈴薯:馬鈴薯是一種營養非常全麵且易消化的食物,有助於胎兒的發育,保護孕期健康。同時所含的粗纖維可促進胃腸蠕動和加速膽固醇在腸道內的代謝,具有降低膽固醇和通便的作用,對改善孕期便秘很有助益。

2、玉米:玉米是粗糧中的保健佳品。其膳食纖維含量很高,能刺激胃腸蠕動,加速糞便排泄,對妊娠便秘大有好處。當然,其還具有利尿、降壓、增強新陳代謝,細致皮膚等功效。

3、黃豆:黃豆的營養價值很高,又被稱為豆中之王”、田中之肉”,它含有非常優質的蛋白質和豐富的膳食纖維,有利於胎兒的發育,並促進孕婦的新陳代謝。同時,豐富優質的膳食纖維能通腸利便,利於改善孕婦便秘。

4、芋頭:芋頭富含營養,是一種很好的堿性食物。它有保護消化係統,增強免疫功能的作用。孕媽媽常吃芋頭,可以促進腸胃蠕動,幫助母體吸收和消化蛋白質等營養物質,還能清除血管壁上的脂肪沉澱物,對孕期便秘、肥胖等都有很好的食療作用。

5、草莓:草莓營養豐富,其含有多種人體所必需的維生素和礦物質、蛋白質、有機酸、果膠等營養物質,其中的胡蘿卜素有明目養肝的功效。最主要的是其所含果膠和膳食纖維可以助消化,通大便,對胃腸不適有滋補調理作用。

草莓.png

推薦閱讀:

孕婦便秘怎麼辦 孕婦便秘的原因有哪些

孕婦便秘的常見原因主要是什麼

孕婦便秘吃什麼蔬菜容易通便呢

想了解更多健康資訊,請訪問: 健康
本文來源://m.szbrtjy.com/2018/0711/1053000.html

相關文章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