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預防骨關節炎在平時,一定要改變自己的不合理生活習慣,比如避免背、扛重物等這些需要行為一定要盡量少做。還有就是你的身體的體重不能太過肥胖,因為肥胖人群會比正常人更容易引發骨關節炎的引發。
1.骨關節炎應該如何預防

改變不合理的運動方式:太極拳等半蹲或下蹲運動對下肢關節壓力很大,應盡量避免。爬山爬樓等對下肢關節壓力加大,應盡量避免。隨著年齡在增長,應該逐步調整運動方式,以遊泳、騎車和散步為主,減少大運動量的運動方式。
改變不合理的生活習慣:避免背、扛重物。避免長時間站立及行走,中間應該有間隙時間坐著休息。大便時盡量坐馬桶、少下蹲。
避免關節受傷:注意運動場地及運動器械的安全,避免受傷。運動之前先熱身,運動量由小逐漸加大,切忌開始就參加重負荷的運動。大量運動後及時放鬆。老年人行走時要避免跌倒。
減輕體重:肥胖人群患骨關節炎比其他人明顯增多。減輕體重以減輕關節的壓力和磨損,可以有效地預防骨關節炎的發生。“管住你的嘴,邁開你的腿”。
正確處理關節損傷:很多關節炎是由於關節內其他結構損傷後造成的,如膝關節半月板損傷等。早期正確處理半月板的損傷可以有效預防膝關節骨關節炎的發生。
關節疼痛應及時診治:關節疼痛是關節給人體發出的警報,表示應該引起重視。關節痛患者應及時就醫,防止小問題變成大問題。
2.骨關節炎是什麼原因引起的

年齡:絕大部分60歲以上的正常人拍片時均可發現。75歲以上人群可達80%。
職業:與長期固定姿勢,勞動強度過大,劇烈的反複運動等有關。
肥胖:增加骨關節的磨損。
疾病:骨關節疾病,內分泌異常 ,代謝異常等。
3.骨關節炎對人體有什麼危害

膝:膝關節痛是本病最常見的症狀。其早期症狀為上下樓梯時的疼痛,尤其是下樓時為甚,呈單側或雙側交替出現,是出現關節腫大,多因骨性肥大造成,也可關節腔積液,嚴重者出現膝內翻畸形。
手:指間關節最常受累,尤其是遠端指間關節。腫痛和壓痛不太明顯亦很少影響關節活動。特征性改變為在指關節。
足:第一趾關節是病變出現的常見部位。症狀為局部疼痛、骨性肥大和拇外翻。
髖:表現為大粗隆、臀外側、腹股溝等部位疼痛,可放射至膝。髖的內旋和伸直活動受限。
脊柱:椎體、椎間盤、骨突關節的退性性病變引起頸、腰段椎體的病變。局部出現疼痛、僵硬。少數嚴重者因椎體緣的唇樣增生和骨驁壓迫局部神經根、脊髓或局部血管而出現各種放射性痛或神經係症狀。
4.骨關節炎的注意事項

心態很重要,保持樂觀情緒:絕大多數患者的預後是良好的。單純X線有骨質增生者不一定出現症狀,髖或膝關節骨刺者10年後發生關節間隙狹窄者不足1%,且經過功能鍛煉,日常生活方式調整絕大部分患者預後良好。
飲食上應注意:多食含硫的食物:如蘆筍、雞蛋、大蒜、洋蔥。因為骨骼、軟骨和結締組織的修補與重建都要以硫為原料,同時硫也有助於鈣的吸收。多食含組氨酸的食物:如稻米、小麥和黑麥。
有合理的生活和工作方式:適度控製體重,平時少量多次飲用牛奶,多曬太陽,必要時補充鈣劑,中老年人單純服用鈣劑往往吸收不佳,可同時服用活性維生素D。應調整勞動強度或更換導致症狀加重工種,消除或避免不利因素,如劇烈運動。避免機械性損傷:避免對受累關節的過度負荷,肥胖者應減輕體重。膝和髖關節受累者應避免長久站立、跪位和蹲位。
選擇適當的鞋:老年人最好穿鬆軟帶後跟的鞋,鞋後跟高度以高出鞋底前掌2cm左右為宜,老年人的鞋底還要稍大一些,必須有防滑波紋,以免摔倒。
小編總結:相信通過這篇文章大家對骨關節炎應該如何預防有了一定的了解,所以小編在這裏建議大家在平時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身體健康問題,在飲食方麵一定要保持營養,還有就是平時要多注意休息。希望通過這1篇文章能幫助到你。
推薦閱讀:
如何調理骨關節炎 骨關節炎應該怎麼改善
髖關節骨關節炎的症狀是什麼?
骨關節炎平時應該注意些什麼 骨關節炎的注意事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