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液的危害以及注意事項

2017-12-01 14:36    徐素琴

生活中難免會有一些小病痛,因為害怕打針所以就會選擇打吊瓶。可是其實打吊瓶也有一些危害,存在著弊端。那什麼情況下盡量不輸液呢?輸液又要注意什麼呢?下麵來看看輸液的危害以及注意事項吧。

1.生病了,輸液其實是“下下選”

  每到換季的時候,氣溫總是忽高忽低。此時,人群熙熙攘攘的不僅是商場、餐館,各家醫院的輸液室裏,同樣也是吊瓶林立的壯觀景象。躺著的、坐著的、甚至站著蹲著的患者隨處可見,國人的“輸液”情結,此時顯示得淋漓盡致。

  據統計,在我國至少有一半的輸液是不必要的。國際上公認的用藥方針是,能口服的不采用肌肉注射,能肌注的就不輸液。即口服藥應該占到50%以上,肌肉注射占到30%~40%,輸液占10%左右。但在有些醫院,輸液的比例甚至超過四成。

  其實,被人們一直奉若神明的輸液,有著不少弊端。

輸液的危害以及注意事項1.jpg

2.輸液的弊端

  第一是容易引起感染

  輸液時如果注射器、針頭和注射部位的皮膚消毒不嚴,有可能使針眼紅腫、化膿,嚴重的還能引起全身感染。

  第二,輸液更易引發不良反應

  相比口服藥和肌肉注射,輸液時藥品不經過任何屏障直接進入血管,一旦過敏,患者可能在幾分鍾內出現休克,甚至死亡。如果輸液速度過快,有可能因循環負荷過重造成肺水腫。

  第三,耗時費錢

  輸一次液,少則一小時,多則四、五小時,顯然比口服藥和肌注浪費時間。而相同劑量的同樣藥物,費用比口服或其他常用的用藥方法要高出幾倍甚至十幾倍。

  第四,盲目輸液更容易增加整個人群的耐藥性。

  因此,輸液不是“上上選”,而是“下下選”,隻有在無法采用口服和肌注時,才應選擇輸液。

輸液的危害以及注意事項4.png

3.輸液可以根據以下三種情況來判別

  第一是根據病情的需要,急症、重症該輸液就輸液。比如說發燒,體溫超過39℃甚至40℃,就應該選擇輸液,因腹瀉、嘔吐、出血等嚴重脫水或休克的患者,需要通過輸液達到糾正水和電解質失調、維持酸堿平衡、增加循環血量,維持血壓等目的。

  第二是根據藥物性質,有些藥不能肌肉注射,所以隻能用靜脈注射的方式。比如治療腫瘤的化療藥物,有些會導致組織潰瘍、壞死,因此必須中心靜脈給藥;比如脂肪乳等“營養藥”,因為給藥量很大,不可能通過肌肉注射實現,補液也是如此;還有臨床上常用的維生素C,刺激性也較大,會腐蝕肌肉,一般會采用靜脈注射。

  第三是根據患者的病情,比如對於昏迷的病人,無法口服藥品,因此隻能采用靜脈注射。

輸液的危害以及注意事項2.jpg

4.輸液速度,心髒病人別超60滴/分

  一瓶藥輸上兩三個小時,考驗著很多人的耐性。因此,有些人索性學著護士轉動輸液管的撥輪,自己加快輸液的速度。不少人認為輸液速度快慢無所謂,快幾滴慢幾滴沒什麼關係,隻要把藥滴進去就行,同樣的藥,本來需要2小時,現在可能隻用1個半小時。其實這種做法是錯誤的。

  靜脈輸液的速度要由患者年齡、病情和藥物來決定。一般來說,成人輸液速度為每分鍾60~80滴,心髒病患者一般在60滴以下。嚴重的心肺疾病和腎髒功能不好的患者,盡量不要打點滴,以免加重心肺負擔,非用不可時,應嚴格掌握用藥量小、滴注速度慢的原則。

  老年人和兒童心腎功能差,也要慢速滴注,否則會因短期內輸入大量液體使心髒負擔過重,導致心力衰竭。另外,不同的藥物滴入的速度也不一樣,比如高滲鹽水、含鉀藥物、升血壓藥物的滴入速度要慢。治療腦血栓常用的脈通,如果滴入過快,則會令心髒負擔過重,嚴重時會危及生命。

  根據病情和藥物不同,有時候則需要“快速”輸液。

  治療高顱壓時滴入速度應快,如250毫升20%的甘露醇要在半小時內滴注完畢,才能起到降低顱壓的作用。

  再比如對於因腹瀉、嘔吐、出血、燒傷等由於脫水嚴重而出現休克的病人,滴入速度要快,如有必要甚至可以采取多通道輸液,以盡快增加血容量而促使病情好轉。

  還有一些藥物,比如阿莫西林或頭孢類,最好在藥物配好後半小時到1小時內輸完,這樣效果最好。此外,輸液開始時,也要留意,如果自覺輸液速度太快導致心髒不適,應當及時提醒護士調整。

輸液的危害以及注意事項5.jpg

  別輕易在家輸液

  換季時,是發燒感冒的高峰期,大醫院的輸液室,往往擠得連下腳的地方都沒有。在這種情況下,建議大家如果是常規疾病需要輸液,直接去社區醫院,或者在大醫院開藥,去社區醫院輸液即可。畢竟大醫院人多而雜,患者不能馬上被安置,交叉感染幾率大,且護士的照看也容易出現盲區。

  畢竟輸液也屬於有創治療,可能會出現一係列的輸液反應,比如過敏等。萬一出現狀況,家屬根本沒有條件進行應急或搶救。有些藥物有遲發性的過敏反應,如果不方便去大醫院,可以到附近的社區醫療機構輸液,最好不要在家擅自操作。

  對於一些慢性病患者或行動不便的老年人,如果隻是常規輸液,第一次或前幾次應在醫院裏輸,待觀察確無過敏反應後,也可以請社區醫務工作者上門輸液。在醫護人員到家之前,家屬應用濕布擦拭桌椅家具,用拖把拖地。清潔完後開窗通風20~30分鍾,使灰塵、細菌得到稀釋,並通過日光中的紫外線照射,起到殺菌的作用。陪護人員一定要有較強的責任心,輸液期間家屬若發現病人有不適症狀,應立即停止輸液。如果有緊急情況要立即去醫院。

5.輸完抗生素觀察半小時

  輸液是個體力活。尤其在大醫院,患者本來就身體虛弱,再加上人多擁擠,不可能人人都有床位,很多人隻能坐著甚至蹲著,有些孩子隻能靠父母抱著輸液。因此而虛脫、暈厥的也不在少數。輸液前最好吃點能為身體提供能量、又好消化的東西。如果輸液時間較長,比如需要3~4個小時,也可隨身攜帶一些巧克力、餅幹、飲料等。輸液前最好去廁所排一下尿,這樣可減少輸液中的移動。

  輸液時,藥液都是靠重力(地心引力)流入體內,所以點滴一般都是高高掛在點滴架上。若高度無法維持時(如有些小孩由家長抱著輸液),常常會有“回血”現象,血液倒流至輸液管內,會引起患者的恐慌。所以,在整個輸液過程中,都要注意輸液瓶的高度,即便是需要走動、上廁所,也一定要保證瓶子處於心髒以上的高度。移動過程中,盡量不要出現觸碰針頭、拉扯輸液管等情況,否則都容易導致針頭移位、刺破血管,因此局部皮下出血或水腫。

輸液的危害以及注意事項6.png

  輸液後,一定要用棉簽按壓針眼足夠的時間,一般人需要3~5分鍾,老年人由於凝血功能差,需要6~10分鍾。“對於有些藥物,比如抗生素和降壓藥,輸完後最好留院觀察半小時,不要馬上離開。”醫生提醒說。

  由於長期輸注濃度較高、刺激性較強的藥物(如紅黴素、四環素等),或在輸液過程中因無菌操作不嚴,引起局部靜脈壁化學炎性反應或局部靜脈感染,局部組織發紅、腫脹、灼熱、疼痛現象,有時伴有畏寒、發熱等全身症狀,叫做靜脈炎。如果出現這種情況,可以局部用95%酒精或50%硫酸鎂濕熱敷。方法是將上述藥物把紗布或毛巾浸濕,蓋在靜脈炎出現的部位,然後蓋上塑料布,再用多層溫濕毛巾(大約60℃左右)保溫。每隔5分鍾將內層和外層都更換一次,每次20~30分鍾,一日2次。

  上麵為大家介紹了輸液的弊端及輸液需要注意的一些事項,輸液其實是“下下選”,如果你隻是感冒、發燒的話完全沒有必要選擇輸液來治病,不要什麼病都輸液。

輸液的危害以及注意事項3.jpg

相關閱讀:


漸凍症的病因是什麼 漸凍症的症狀有哪些

偏頭痛的原因有哪些 如何緩解日常偏頭痛

想了解更多健康資訊,請訪問: 健康
本文來源://m.szbrtjy.com/2017/1201/932086.html

相關文章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