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仔褲是大家所喜愛的一種服裝款式,婦孺老少皆宜,老百姓們愛穿,達官貴人們也喜歡穿,形成了一種獨領風騷的服飾牛仔文化,也有其獨特發展曆程。它的由來,你知道嗎?牛仔褲的文字記載最早可以追溯到十六世紀中葉,真正進入工廠規模化生產,是在100多年前的美國西部“淘金熱”中,由德籍猶太人李維・施特勞斯創立利維公司生產銷售,主要是麵向淘金者和西部牛仔。這條出身卑微的褲子,鹹魚翻身,身價百倍,是在20世紀60、70年代。
牛仔褲,英文名為“Jeans”,最早記載於1567年,是對來自意大利港口城市熱那亞(Genoa)祥的商船水手所穿的褲子的稱謂,即“Genoese”。從19世紀60年代開始“Jeans”這個響當當的名字才被李維·施特勞斯的利維公司正式采用 ,在這之前人們把它稱之為“齊腰工裝褲”,就是勞工穿的一種緊身工作褲,後來鹹魚翻身漸漸發展成為一種風行世界的不分貴賤老少人人喜愛的服裝款式。多用質地牢固的牛仔布、勞動布或燈芯絨等製成。
100多年前,美國西部掀起了一股“淘金熱”,原德籍猶太人李維・施特勞斯抱著淘金發財的希望來到舊金山。但是,當他看到那裏已經聚集成千上萬淘金的人們後,遂改變了自己的初衷,離開淘金的人潮,自己開了家經營日用品的小商店。
一次,他攜帶一些線團之類的小商品和一批供淘金者搭帳篷和馬棚用的帆布外出銷售。在船上,小商品很快便銷售一空,待抵達碼頭時,他攜帆布去推銷,可是卻未能如願。
懊喪之餘,李維聽到淘金者抱怨褲子不耐磨,沒穿幾天就破了。他靈機一動,立刻找到一家服裝店,用自己的帆布做了幾條褲子,賣給淘金者,很快就賣完了,並接到大批的訂單。此後,李維專門從事牛仔褲的生產、銷售,並成立了利維牛仔褲公司,設立專門的服裝廠,大批量生產“淘金工裝褲”,以淘金者和西部牛仔為銷售對象。
由於這種耐磨的帆布褲適應了人們的需要,既結實又好看,因而銷路極好。李維·施特勞斯取得了初步的成功,但是他並未就此止步,而是矢誌不渝地投入到產品的深層次開發中。李維不斷發展自己的事業,根據工人們的勞動特點,不斷改進褲子麵料和樣式,以適應工人的需求。最終,他找到一種法國嗶嘰布為麵料來生產褲子,既堅固耐用,又美觀大方。
與此同時,他還十分注意褲子的實用性。因為考慮到人們習慣於將礦石的樣品放進褲袋裏,先前使用線縫製的褲子口袋不牢固,李維就在縫製臀部褲袋時改用金屬釘釘牢;牛仔服的扣子則用銅、鋅的合金材料製成,並在重要的部位使用皮革鑲起來。這樣,就形成了牛仔褲的特有樣式,作為一種時髦服裝,它擁有了廣大的消費市場。時至今日,利維公司已在世界很多國家設有加工廠,具有全球銷售網絡的大型企業集團,令諸多服裝加工業同行為之震驚。
牛仔褲的流行,首推美國好萊塢的影視娛樂業的推波助瀾,對帶動牛仔褲的國際流行風潮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如20世紀50年代期間的著名電影如《無端的反抗》、《天倫夢覺》等,片中的主角都穿著舒適、大方的牛仔褲,在那些大牌明星引導潮流的影響下,牛仔褲在當時成為一種時尚的標誌。60、70年代,搖滾樂的廣泛流行和嬉皮士生活方式對青少年的影響,更使牛仔裝大行其道。
與此同時,牛仔裝也慢慢地進入上流社會,名門貴族也競相穿起了牛仔褲。其中有英國的安娜公主,埃及的法赫皇後,摩洛哥的國王哈桑二世和約旦國王侯賽因以及法國前總統蓬皮杜等都喜穿牛仔裝。更富有戲劇性的則是美國前總統卡特還穿著牛仔裝參加總統競選。從此這條出身卑賤的牛仔裝一躍而身價百倍,久盛不衰。(文/蔡駟 圖/網絡) (文/圖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