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情,不是討好就能“討”得來

2018-06-01 16:44    王曉露

很多女生一談起戀愛來,就完全的失去自我。把所有的精力和注意力,全部放到了伴侶的身上。也有一部分女生,從小就特別獨立,什麼事情都自己一個人獨立完成,結婚之後也是如此,讓人覺得疏離。到底是依賴還,還是獨立好呢?三八女性網小編為大家整理了幾篇小故事,一起來從故事裏尋找答案吧!

  三八女性網小編一直覺得,對一個人產生好感,或者一瞬間的心動是很容易的,但與一個人長相廝守,攜手相伴是需要經營的!在愛情和婚姻中,該不該去依賴對方?結婚了就等於兩個人融為一個小小家庭了,那麼TA就變成了生活的全部嗎?是獨立,還是依賴,其實沒有誰能夠給出一個標準的答案。

  三八女性網的小編整理了三個婚姻小故事,希望大家能夠通過故事,來找到屬於自己的相處之道!

  婚姻中不應該“過度依賴”

  晴子下定決心嫁給大她8歲的阿軍,是因為阿軍身上那副“天塌下來有我扛著”的氣魄。結婚後,晴子覺得自己真是嫁對了人,阿軍從來沒有讓她生氣過,也從來沒有讓她為家裏的事煩心過。

  晴子有多依賴阿軍呢?看看阿軍每天的日程表就知道了:早上7點,阿軍準時起床做早飯,然後叫晴子起床,送她上班;中午休息時,阿軍去超市買菜;晚上回家給晴子做晚飯;吃完飯,阿軍把所有家務活兒做好,然後去書房看書。有時看書看到太晚,阿軍會在沙發上睡覺——他怕自己上床會吵著晴子。

  很好的老公對不對?晴子也這麼覺得。“我什麼也不懂,家裏全靠阿軍。”這是晴子的口頭禪。有一次,鄰居來敲門:“晴子,你們家的物業費是怎麼交的?”還沒等晴子回答,鄰居忽然笑了:“算了,你肯定不懂,我還是回頭問你老公吧。”晴子有些不好意思,卻又覺得很幸福:有個老公依賴,真好。在晴子心裏,阿軍就是一棵結實的鬆樹,自己就是纏繞在樹上的菟絲花,他是她所有的依賴。

  晴子依賴自己,阿軍十分清楚。所以他輕易不出差,遇上晴子生病,他會推掉所有重要的事情,專心陪著晴子。有這樣的老公,晴子直到40歲,還嬌滴滴的像個小姑娘。

  隻是,幸福太短暫。一天早上,阿軍突然對晴子說自己心髒有點兒不舒服。晴子沒有在意,反正阿軍每次生病都是自己去醫院。等晴子慢悠悠地從床上爬起來時,卻發現阿軍躺在沙發上,已經停止了呼吸。

  晴子的幸福飛走了。隨之而來的,是深深的內疚和恐懼。她內疚,因為自己從來沒有照顧過這個男人;她恐懼,因為自己連老公的葬禮都安排不好。她甚至不知道如何交水電費。她還不知道,今後的路該怎麼走⋯⋯

  點評:

  晴子是典型的“過度依賴”。這類人大多在成長過程中被家長過度保護,心理不成熟,拒絕成長,希望他人對自己負責。所幸的是,丈夫接納晴子對他的依賴,彼此相處和諧。而不幸也恰恰在此。丈夫的包容進一步強化了晴子的小孩心態,導致她在思想和行動能力上更加退化,甚至不懂得關心照顧丈夫,回饋這份愛。如果晴子的丈夫能夠明確夫妻界限,讓晴子對自己的人生負責,那麼晴子很可能從婚姻中得到成長,盡管這個過程會比較艱難。

  三八女性網小編提醒各位,無論是在戀愛中,還是婚姻中。過分的依賴會使得愛變成一個承重的包袱。你覺得過得相當幸福的同時,也許你的另一半就獨自把所有的辛苦傷害都獨攬。感情裏,應該講求平等,對等的付出,才能換得長久的相伴!

愛情,不是討好就能“討”得來

  過分獨立變成了一種疏離

  思誠去外地出差。晚上,觥籌交錯間,同事的手機相繼響起:“累嗎?在幹嗎?和誰在一起?”同事羨慕地對思誠說:“還是你老婆好,從來不查崗。”思誠苦笑,他多希望自己能被老婆查。

  思誠的這個願望基本很難實現。老婆蕭曉是博士,又是企業高管,才不會做這麼無聊的事。每次思誠出差,她總是一個短信解決問題:“到了嗎?安心工作,家裏不用操心。”是,她的確不用人操心。思誠不在家,她一樣能過得好好的:上班、做家務、健身、學習。和他在家時一模一樣,一絲寂寞的味道都沒有聞到。

  蕭曉實在太獨立了,似乎永遠不需要思誠的陪伴。大冬天,她要出去買菜,思誠叫住她:“等等我,我們一起去。”“不用,外麵那麼冷,你在家好好待著。”說完獨自出門;家裏的電腦壞了,思誠還沒來得及動手,她自己已經鼓搗好了;逢年過節給雙方父母郵寄禮物,還沒等思誠開口,她已經辦得妥妥當當⋯⋯蕭曉好像沒有需要思誠的時候。思誠提出和她一起做什麼時,十有八九,她會笑著說:“不用,我自己來就行。”

  這句話簡直成了思誠的死穴,讓他覺得自己真沒用。更讓思誠難過的是,在情感上,蕭曉也把自己包得嚴嚴實實。她很少像別的女人那樣撒嬌,或者說“你陪陪我”,也不會主動要求思誠對她好。

  思誠覺得,妻子就像裹了一層保鮮膜,不需要陪伴,從來不暴露自己的內心,不和他過於親近。如果可以,思誠寧願冒著寒風陪她去菜場買菜;寧願她把電腦往他身邊一扔,說道:“老公,你幫我搞定它”;寧願她在自己出差時,癡纏著說:“你快點兒回來,我想你了”;寧願她又哭又鬧,然後逼自己講幾個笑話⋯⋯“我也是家庭的一分子,我也想為你分擔,想讓你依靠。親愛的老婆,你能懂嗎?”

  點評:

  蕭曉和丈夫的關係屬於過度疏離。這類人大多在成長過程中,有個嚴格的父親或者溺愛的母親。嚴格的父親讓她認為流露情感是不好的,並學會更早地獨立,認為“隻能靠自己”;溺愛的母親使她覺得自己被情感吞沒,沒有自我。於是在婚姻中,她十分在意自己的空間,對於伴侶的依賴和親密會本能地抗拒,害怕再次經曆被情感吞沒的窒息感。思誠要理解蕭曉對於自我空間的需求,在建立親密聯係時,不妨慢一些,給她時間適應。

  三八女性網小編覺得:獨立,是有一個度的,聰明的女人懂得拿捏。拿捏得好,家庭美滿,拿捏得不好,關係疏離。雖然現下都在宣揚,在愛情裏女性需要獨立。但三八女性網小編覺得,獨立,是指精神上的,而不是真的事事都不讓你的另一半參與其中。要學會做一個精神獨立,但生活上會撒嬌的聰明女人。

愛情,不是討好就能“討”得來

  愛情,不是討好就能“討”得來

  回到家,何文兵直接走進書房,沒有跟在客廳看電視的沫沫打招呼。這樣的舉動讓沫沫很不安,莫非是自己得罪了他?想想看,昨天她對閨蜜說了幾句婆婆的壞話,但何文兵不可能聽到;接女兒回家時,經不住她的糾纏,買了一個漢堡(何文兵反對女兒吃垃圾食品),但女兒已經吃完了啊!難道他以為自己在看電視,偷懶沒做飯?沫沫趕緊到廚房端出飯菜,一臉堆笑地招呼老公吃飯。飯桌上,沫沫小心看著何文兵的臉色,挖空心思講了幾件趣事。看見何文兵笑了,沫沫的心這才回到肚子裏,也眉飛色舞地吃了起來。

  沫沫害怕何文兵生氣,每次他一生氣,沫沫就惶恐不安,生怕是自己做得不好。其實,很多時候根本和沫沫沒關係。因為害怕,沫沫處處討好老公:何文兵不喜歡吃辣,沫沫做菜從來不放辣椒,雖然她自己無辣不歡;何文兵不喜歡女人燙頭發,沫沫就清湯掛麵地過了6年;何文兵喜歡戶外運動,一向賴床的沫沫會在周末早早起床,累得半死不活還假裝高興⋯⋯

  沫沫也會和何文兵吵架,大多是為了何文兵不陪她、不帶她出去。何文兵很喜歡交際,沫沫總是要求他帶上自己,可何文兵不願意:“我們大老爺們兒在一起,你去不合適。”沫沫十分難過,她問何文兵,是不是嫌自己不夠好,或者有別的女人?何文兵哭笑不得。頭幾次,他還好好地哄沫沫,可後來他也不耐煩了,和沫沫吵了起來。一看見老公發火,沫沫嚇壞了,又是道歉又是賠小心,有時甚至連“上床”的招數都使上了。沫沫覺得自己就像個孩子,平日裏看大人的臉色好,就可以撒個歡兒鬧鬧;可大人要是真生氣,立刻慌了神,隻能低頭認錯。

  這樣的生活讓沫沫感到很累,而且覺得自己很委屈。為什麼自己付出這麼多,一切都遷就他,他還是老出去,一點兒都不懂得感恩。沫沫不知道,何文兵一樣過得很累。看著沫沫小心翼翼的樣子,好像是自己欺負了她似的,他沒讓她這樣做啊!

  點評:

  沫沫對丈夫的討好,本質上還是過度依賴。因為依賴丈夫,害怕丈夫拋棄自己,所以她處處討他歡心,最終失去自我。這類討好型的人,大多在成長過程中有個冷漠的家長,或者有過“被拋棄”的情感體驗。她們認為,隻有讓別人高興了,他才會喜歡自己,才不會離開自己。這種深層次的依賴還隱藏著控製的心理:我為你做了這麼多,如果你再對我不好,那麼一切都是你的錯,你要對我的情緒和人生負責。這就是為什麼沫沫的丈夫會感到不舒服,她的好對丈夫而言成了負擔。

  這個故事裏的女主角,和上一篇的女主角截然相反。她在愛情裏是乞討者,所以看人臉色,事事謹慎小心。她把全部的心思放在了另一半的身上,而失去了自我。在精神上,她完全被她的另一半所掌控著,牽動著。像是一個愛情的傀儡。三八女性網小編還是那句話,要做精神上的獨立,要能夠先愛自己,才能被別人所愛!

愛情,不是討好就能“討”得來

  心理谘詢師建議:學會健康地依賴

  過度依賴會讓伴侶感到窒息,讓自己變成一個不懂得愛和回饋的孩子,把婚姻過成童話;不依賴又會讓伴侶覺得你不需要他,把婚姻過成了銅牆鐵壁⋯⋯那麼究竟我們要怎麼掌握這個度呢?

  提到“依賴”這一話題,很多人常常誤認為過度依賴的問題核心是當事人“生活能力低下”,例如沒有經濟來源,或者不會洗衣做飯。但事實並非如此。“依賴”,換句話說即“不要對方離開”,本質上是內心對於獨立、責任以及“成為一個成年人”的深層恐懼。

  觀察身邊的那些“依賴者”,我們不難發現,雖然他們依賴他人的形式五花八門,但共同點都是“需要有個人為他/她負責”。他們夢想永遠活得像個孩子,希望童年式的生活可以無限期地延長,伴侶可以做自己一輩子的家長。他們不斷製造各種糟糕的假象,逃避自主的生活,讓大家(包括他們自己在內)相信他們是真的“不能”—而不是“不願”走向獨立。

  所以,幾乎所有關於“依賴”的故事,自然也隻能發生在婚戀和家庭生活之中(職場中可沒那麼多喜歡哄孩子的閑人)。極端的例子比如芮蓮。在工作場合中叱吒風雲的她,和男朋友在一起時,卻感到在飯店點一桌可口的飯菜都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婚後的芮蓮辭掉了工作,她的家庭主婦式的“依賴症”也愈演愈烈,不久連原本開了6年的汽車也“不能”駕駛了,每周都要坐老公的汽車去超市采購食物—可等到兩年後這段婚姻不幸解體,重回單身的她又“奇跡”般地把那輛福特車開得風馳電掣。

  十分有意思的是,那些特別喜歡“賴上”他人的人,通常也很容易吸引到執迷於“被依賴”的那一類人。後者對於“照顧他人、指導他人、替人負責”同樣充滿熱情且欲罷不能。如果不能經常“痛並快樂”地為對方解決麻煩,他們的生活似乎會變得暗淡無光。慧慧就是這樣的人。在家裏,從買菜做飯到裝修新房,從孩子的教育到老公的交際,一切的一切,慧慧全部包攬下來,從來不和老公商量,也不準老公插手,而且做得有條不紊、無可挑剔。老公但凡要拒絕,或者提出自己的意見,慧慧就特別生氣,還罵老公“不知好歹”。慧慧無法容忍自己沒有事做,無法容忍對方拒絕自己的“關心”,巴不得孩子和老公都變成“廢物”,她的成就感才能光芒萬丈。

  不管是過度依賴他人,還是過度需要被人依賴,都是在試圖模糊兩個人之間的界限。前者是甘心喪失自我,後者是試圖吞沒對方,這樣的依賴與被依賴,都將給自己和婚姻帶來麻煩。

  兩個人組成一個家庭,相互的依賴是正常的,也是必需的。健康的依賴關係,最明顯的特征就是雙方可以隨時說“不”。妻子願意每天為丈夫洗衣做飯,卻也相信她不在家時,丈夫可以把自己照顧得很好;丈夫甘心給妻子提供好的生活環境,卻也相信,假如自己的事業遭遇不順,妻子一樣可以撐起這個家。其次,彼此都是愉悅的。你依賴他時,他是樂於接受的,願意為你服務的,而不是煩躁的,甚至想要逃。同樣,在依賴他的時候,你依然覺得自己是能幹的、自信的、充滿安全感的。

  在婚姻中,依賴是一種方式,而不是目的。他可以幫你解決問題,幫你遮風擋雨,但是,他沒有義務對你的人生負責。彼此互相依賴,卻不喪失自我,不強求對方。這樣的依賴,才是婚姻中健康的狀態。

愛情,不是討好就能“討”得來

  總結:愛情中有四個階段:共存-反依賴-獨立-共生。

  其實沒有誰天生下來就注定會有另外一個特別適合的人來和你談戀愛,組建家庭。所以任何一對伴侶,都是要經曆磨合才能夠更好的相處。到底獨立更多一點,還是依賴更多一點,其實沒有人能夠給出一個標準答案。隻有你們自己用心的去經營自己的感情,才能夠找到那個剛剛好的度,讓對方既有自己的空間,又彼此依存!

推薦閱讀:

選擇一個欣賞你的人,而不是需要自己去討好的人

真正的愛情不是一時好感

我的愛情生活,不是很浪漫

想了解更多情感資訊,請訪問: 情感
本文來源://m.szbrtjy.com/2018/0601/1047846.html

相關文章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