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士挑選皮鞋的原則是什麼 皮鞋怎麼保養

2018-02-15 09:56    李盛

很多男士在挑選皮鞋的時候,都是隨便亂選的,其實這樣挑選皮鞋是不對的。選皮鞋是有一些原則的。那麼下麵我們就來了解一下男士挑選皮鞋的原則是什麼?皮鞋怎麼保養?皮鞋應該如何存放?

  男士在挑選皮鞋的時候首先要注意的是皮鞋的大小,有人就會說了不是隻要合腳就可以了嗎?鞋子的大小有什麼講究的。那你就錯了,買皮鞋的時候一定要留出空餘量,這樣你穿皮鞋時間太久也不會出現出擠腳的情況了。

1.男士挑選皮鞋的原則是什麼

u=428943668,237189309&fm=27&gp=0.jpg

  大小

  挑選皮鞋以舒適為原則。一般講,寬窄以腳麵受力時能夠完全展開為好;長短以腳尖不夾不頂,行走時腳不在鞋內滑動為好。另外,購買皮鞋的時間也有講究。人在下午因腳部略有腫脹,此時所購皮鞋大小合適;若在上午試鞋,則應留出空餘量,不致穿得時間長了擠腳。

  外型

  除了挑選您喜愛的樣式外,還需注意縫線的針碼是否均勻,兩隻鞋子是否完全對稱。然後將鞋尖朝自己,平放在櫃台上,查看鞋底前掌處與櫃台的接觸點是否在前掌的中心位置。如有偏差,穿在腳上易發生側偏,導致鞋變形。

  皮革

  皮鞋麵有光麵革和反麵革兩種。質量好的光麵皮鞋,粒麵粗細均勻,滑平細致,沒有皺紋和傷痕;光亮度、顏色均勻一致,色澤明亮、鮮豔,沒有明暗和深淺不一的現象。用手指按壓皮麵,出現皺紋均勻細小,放開手指後,細紋隨即消失;手模感覺柔軟潤滑,富於彈性,不僵硬,而且皮革的厚薄均勻適度。質量好的反麵皮鞋,表麵絨毛細軟、均勻,顏色一致,無粗長纖維和油斑汙點,無明顯折皺和傷痕,觸摸感覺與光麵皮鞋相同。一般動物皮革的鞋穿上2~3年是不會出現掉皮現象的。

  透氣性

  皮鞋中以合成革的透氣性最差(穿時容易出腳汗,腳臭,時間一長不但腳受不了,表麵的人造革也會一小塊一小塊的脫落)。一般天然革皮鞋透氣性較好,其中尤以豬皮革為最好,因為豬皮毛孔比牛皮毛孔粗幾倍,毛孔眼也大得多,汗氣易排出。但皮革不如牛皮美觀。要加一句的是:豬皮一般用在鞋裏的襯皮。

  鞋底

  皮鞋底有皮質和膠質兩大類。質量好的皮質鞋底,表麵光亮平滑,顏色均勻一致,沒有油斑、汙點和傷痕,厚薄均勻;用手指彈,聲響清脆,手模感覺很堅實。這種鞋底柔韌豐滿,抗張強度大,耐磨性強。質量好的膠質鞋底,表麵光滑一致,花紋整齊,每個花紋邊角應鮮明完整。從側麵看,切麵均勻細致無雜質,無大小顆粒組織,無厚薄不均現象;用手摸,應有較好的韌性和彈性感覺。若是膠粘皮鞋,要檢查底邊幫底粘合是否嚴密、平整,不能有空隙、遺膠現象。輕巧的合成樹脂底個人感覺最好,又輕又耐磨。

2.皮鞋怎麼保養

u=3704651892,1983631542&fm=27&gp=0.jpg

  保養皮鞋首先要做到勤擦勤上鞋油。具體方法是先處理掉鞋麵的汙跡,然後用柔軟的棉布將表麵的灰塵擦掉,接著均勻塗油並用毛刷打亮,也可用長條麵部來回擦拭直到皮鞋表麵發亮。

  保養皮鞋要防潮防水,皮鞋受潮淋水容易斷線、脫膠、退色,而且會使皮鞋變形,失去原有的靚麗和美觀。

  長時間不換鞋也會使皮鞋子發生“疲勞”現象,這是皮質的物理性質所決定的,不斷的使皮質反複受到擠壓,就會出現沫狀細粒,減少皮鞋的使用壽命,所以皮鞋最好輪換著穿。

  皮鞋才換下存放時,要記得擦掉汙跡並上油處理,晾幹後存放在幹燥鞋櫃裏,不要讓其受到其他物件是擠壓,也可以用鞋托將鞋撐起,以免變形。

  平時穿皮鞋時注意不要讓鞋碰到酸性、堿性或尖銳物質,以防腐蝕皮質或鞋麵受損。

3.皮鞋應該如何存放

u=40753099,555859973&fm=27&gp=0.jpg

  清洗。換季時,首先拿出需要收藏的皮鞋,作一次大清洗。皮鞋的表麵,皮鞋的內部、鞋墊等,不留死角。

  除味。喜歡穿皮鞋的人都知道,穿過的皮鞋多少都會有一些異味,在收藏之前要先除味,將一塊香皂放到需要除味的皮鞋裏麵,再把鞋子放到室外晾一夜。第二天鞋裏的味道就沒有了。

  擦鞋油。幹淨以後的皮鞋,擦上鞋油,均勻的摩擦,打亮。要收藏的鞋子可以多擦一些鞋油。這樣可以更好的保護皮鞋。

  晾曬。擦了鞋油的鞋子還不能馬上收藏起來,要把擦過鞋油的鞋子拿到太陽下麵晾曬3至4小時,讓鞋子裏外都保持幹燥才行。這樣才不會讓皮鞋回潮、變形。

  封存。需要換季的皮鞋,在處理之後,不要放到室外,以免落滿灰塵。可以用塑料袋包裹之後放到紙箱裏或者專用鞋櫃裏。

    小編總結:相信通過這篇文章大家對男士挑選皮鞋的原則是什麼有了一定的了解,所以小編在這裏建議大家在存放皮鞋的時候一定要先進行一次保養,然後用塑料袋包裹起來放在專用鞋櫃裏。這樣等你在拿出來穿的時候,就和新的一樣。

推薦閱讀:

反絨皮鞋怎麼保養

磨砂皮鞋怎麼保養比較得當

牛皮皮鞋怎麼保養,才延長其使用壽命

想了解更多生活資訊,請訪問: 生活
本文來源://m.szbrtjy.com/2018/0215/1021689.html

相關文章

推薦文章